【摘要】 在传统的医学院校授课理念中,解剖学仅为入学后一个学期的课程,常为“人体解剖学”教材,需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完整本书所有的内容,而书内基本都为理论知识,严重缺乏临床实践内容,又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的学习达不到该有的要求,只是勉强达到考试合格水平,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实践能力更不能达标,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各科专业知识中,解剖知识利用差,严重影响各学科的理解掌握。对于常年来的该种现象,其解决方法一直是我们所热衷讨论的话题,如何能够打破这一现象备受关注,我院在长期研究后,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改变了医学教育中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对课程设置和内容结构作了大幅度调整,又与“小系解、大局解”不尽相同,结果所得效果非常可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应用与临床实践中,而且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证明了我们实践的成功性。
【关键词】 基础解剖学; 临床解剖学; 分期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6-02
解剖课中存在大量内容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中所用不上的,却是临床课学习中所能直接用到的,但我国医学课程安排上,解剖课与临床课时间相隔较远,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所有研究人员将重新分化组合医学大专解剖与组胚课,即《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这两门课程,按照由粗到细、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生理认知规律将其分为两期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基础解剖课就可以更有效的为基础医学课做铺垫,临床解剖课更好地为临床课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实行改革,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关大纲,编印了教材,目前也已经实施,初步观察,教学效果好于往届[1]。
1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让老师从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中尽快转变为拥有临床全方位结合教学能力,是解剖学系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医学院校解剖学的授课理念常为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程序,学生所扮演角色为被动接受知识,对于解剖学这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的学科,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2]。面对如今医学院校学科多,各科均学时过少,需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大量知识学习,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取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围绕解决问题而思考,设计课程与病案相结合,声情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作用从主导支配变为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彻底摆脱从前的一贯式被动接受模式。此改变中的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它可以被当做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如何自主学习知识的目标,这样是从主观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为突出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实施
将解剖教学一分为二,包括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3]。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对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叙述比较扼要、概括,主要是使学员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连接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门新课,称之为《基础解剖学》,内容以满足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原则,编排顺序为基本组织、各系统器官大体解剖学概述与重要器官的组织学内容、胚胎学概要[3]。由于基础解剖学在几年专业课程学习中贯穿始终,因此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授课,教学形式以集中式大课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同时安排与部分知识相关的解剖学标本实习和组织学切片实习。另外,临床解剖学学习,将原来课程教学中如各器官位置、毗邻和外部结构等的相关具体知识直接从书本中的言语描述和平面图解的形式中分离出来,与原“局部解剖学”内容相融合,编辑成为如今的《临床解剖学》教材。其按中枢神经传导通路、背部、头部、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和下肢编排,与局部解剖学的由浅人深描述不同,临床解剖学的每个部位按骨、关节、骨骼肌、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神经的顺序叙述[4]。教学安排应设置在基础解剖课程之后,临床课开始之前,教学形式选择以小班课为主,着重从眼观实体出发,授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各种模型,加深立体感印象,在条件允许下,安排一系列真人标本解剖供学生学习。解剖学和临床各科系知识关系均较密切,手术视野下所看到的人体结构和尸体解剖中所见到的的人体结构差距很大。在标本上进行的各种穿刺术操作,只有在临床真实进行时才可以真切了解其含义,这就是临床老师所说的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理念,仅在实验室是无法完全掌握并运用到临床的[5]。
3 教材的重新编写和使用
由临床和基础的老师一起完成制定教学计划。授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进行编写教案、讲义并备课。课前发给同学讲义在课后预习,另外编写考核题目和标准。教学效果评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课后主观评估和考核成绩的客观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共同使用《临床解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在《临床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断层解剖学》内容,形成《x线应用解剖学》,与《基础解剖学》共同组成该项教学改革的配套教材[6]。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安排进行一定调整改变,促进和国外一流医学院校交流,把多样化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贯彻进我们解剖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增加了一系列辅助教学内容,不仅巩固了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强调了所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观念[7]。与此同时,初步建立和培训了一支由解剖学教师、临床教师和医学生组成的教学团队,为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的进一步整合创造了条件。
4 教学成果
首先学习基础解剖学,对学员学习各系统的整体概貌具有一定的帮助,并可以在脑海中构成动态记忆,再串联各组织器官微细结构知识,可以成为其他基础课程坚实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契机。在接下来的学期再学习临床解剖学课程,则是对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和形态结构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学习。这样渐进有序的进行授课,可以更为有效的为临床课程加深该具备的解剖知识。这样的解剖学教学更加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近些年的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教学中,临床课教员和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员未反映解剖学知识不够用或不如以前传统教学方式学得扎实。
5 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虽然实行分期学习,但从总体内容上来看实为一门课程,因此在临床解剖学开课前,应布置学员复习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特别是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消化管、呼吸道、血管、跨部位的周围神经等的连接关系,以使学员在临床解剖学学习中与基础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人体结构知识体系[8]。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缺少参照模板,两部分内容如何统筹不易兼顾,临床解剖学各部位内容的分割也不易掌握分寸,今后应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9-10]。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授课更具有吸引性,并同时继续优化课程体系,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樊宇兵,邓淑凤.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3(9):89-90.
[2]卫军,应大君,李振强,等.临床医学本科解剖学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3,11(2):43-44.
[3]方马荣,苏焕兴.人体解剖学的“大局解”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7(1):33-34.
[4]张志英,张传森,纪荣明,等.《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9):77-78.
[5]张传森,姜宗来,纪荣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9(11):69-71.
[6]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是外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15(17):123-124.
[7]吴洪海,龚卫娟,傅 奕,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14(12):87-89.
[8] caren m,stalburg, tamara a,et al.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 women.s health integra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clinical anatomy and women"s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187(31):s49-s52.
[9]周劲松,宋天保.美国私立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概况及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92-293.
[10] oreill p 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2000,34(8):608-613.
(收稿日期:2014-04-26) (编辑:程旭然)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