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3篇
【篇1】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几点建议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机衔接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干部认识有待加强。有些扶贫干部对推进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精神实质缺乏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对二者内在逻辑和有机衔接的认识不到位,有些县区、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认为脱贫“摘帽”就可以 “松气歇脚”“到站下车”了,思想有所放松、精力有所转移,“四不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加之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加强敢不对于扶贫工作的了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工作,能够更好的解决民众中产生的问题,促进扶贫工作的与哦先河顺利开展。
二是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有些贫困县产业缺乏特色,单一化、同质化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门路少,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有的贫困户就业不稳定、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内生动力不足等。这些问都导致了脱贫攻坚这项任务的艰难程度,因此想要得到优秀的脱贫攻坚成果是非常有难度的。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一些贫困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缺口大,村屯巷道硬化、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基础设施齐全的农村往往它的发展也是又快又稳定的,二基础设施较差的村庄,它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是产业发展与销售脱节,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有些地方只重视发展生产,不注重市场和销售,农产品滞销问题严重影响贫困户收入的稳定性。由于现代市场的发展是飞快的,就会导致农村产品销售与社会脱节,跟不上现代的步伐,因此,这样的问题也限制的扶贫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二、建议对策
一是高质量完成年度脱贫摘帽目标任务。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一年,继续组织开展好贫困人口、贫困村脱贫摘帽工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严把退出程序,严格执行标准,做到“应退尽退”,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做好融水县、三江县脱贫摘帽指导计划,强化支持力度。确保实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人口都能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融水县、三江县脱贫摘帽的目标。
二是提高扶贫干部思想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党领导“三农”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准确把握推进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精神实质,掌握并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理论与政策。提升干部们的思想认识对于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每名干部都应该积极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认知,才能够保证把工作做好。
三是继续发挥组织领导优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过程中,持续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加强并改进组织领导、组织实施、组织监督、组织建设等工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做好农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外派工作,选派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学历高、专业强、技术好的知识型人才,壮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建设工作,选好配强贫困村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引领农村发展方面的功能作用。只有领导者发挥了其相应的作用和能力,整只队伍才能够日益壮大,发挥出良好的工作潜能。
四是持续加大力度提升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水、电、路、网、路灯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大深度、极度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历史欠账,统筹兼顾贫困村非贫困村、贫困户非贫困户。全面实施村屯路灯建设管理“柳州模式”,实现全市村屯亮化全覆盖。推进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确定贫困地区村屯人居环境整治具体目标,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建设水平,重点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卫生厕所改造;
建设屯内道路、入户步道等,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只有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提上日程,才能够促进农村的发展,这也是帮政府完善扶贫工作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加快脱贫的步伐。
五是持续开展产业扶贫提升行动。突出“抓特色、引龙头、强产业、促销售”四大目标,通过落实特色产业以奖代补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等措施,狠抓产业扶贫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合作社的比较优势,通过建立健全股权投资、生产经营合作、风险防范机制,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确保贫困户能够全方位参与到产业链条中去,最终实现贫困户发展生产有出路、增收致富有门路,初步建立起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
六是持续开展就业扶贫提升行动。强化就业创业帮扶,发挥市属集团公司重大项目多、吸纳就业能力强、待遇较为保障的优势,甄选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务工带头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深化产业、旅游、劳务、教育、卫生、干部人才交流等协作,全力推进我市贫困劳动力向广东省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并加快粤桂扶贫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就近、成规模吸纳贫困户就业优势。通过提拔就业人员这一方式没能够帮助没有工作的贫困人士尽快的脱贫,推动了我们扶贫工作进行的步伐。
七是持续开展综合保障性扶贫提升行动。“低保”政策提标扩面,完善综合保障体系,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加快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设施建设,指导各县区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八是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把消费扶贫打造成产业扶贫的“升级版”、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的重要形式、社会扶贫提质增效的载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对口帮扶、社会帮扶的大扶贫格局。深入推进“百企扶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加强对社会组织扶贫的引导和管理,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和智慧农业,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创新线上线下“立体营销”,充分发挥当下最新型网络媒体优势,鼓励各类电商平台推广消费扶贫,如当下最流行的“主播带货”模式,利用其强大的品牌效应为贫困户“带货”,加快农产品销售的步伐,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步伐。
三、结束语
通过调动经济和投资基金在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组织和动员负责任的公益项目,特别是现有的健康产业,积极在产业上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我们鼓励贫困地区群众深入研究致贫、返贫的原因和措施,应该按规定加强工作,改革创新,共同做强产业、补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林.基于乡村产业振兴的防返贫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高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再探讨——基于政策转移接续的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4:49-57.
[3]张洁.后扶贫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如何有机衔接[j].甘肃科技,2020,11:7-9.
【篇2】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在202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这为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正确处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落实,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一、深化一个共识:充分认识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有效衔接是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的内在要求。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仍会有部分易返贫户存在返贫风险,部分易致贫户存在发生贫困的可能。对于易返贫致贫人口来说,受身体素质、职业技能、家庭负担、发展环境、意外事件等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较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是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返贫。有效衔接是做好低收入人口帮扶的迫切需要。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离富裕还有很长的距离,特别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受到身体素质、职业技能等方面制约,他们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难以跟上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承压增大、区域发展走势分化的挑战,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加大。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是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增收和民生困难问题,把这项工作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切实帮扶低收入人口缩小同其他群体发展差距。有效衔接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贫困地区脱贫摘帽以后,许多地方仍然存在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特别是西部一些刚脱贫摘帽地区的发展水平滞后。同时,脱贫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时期以来将资源要素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重点用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许多其他想办、该办的事顾不过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是要推动脱贫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乡村振兴中赶上来、不掉队,实现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
【篇3】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建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逻辑关系作者:暂无
来源:《粮农智库》 2020年第4期
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紫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背景
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影响深远。截至2018 年底,我国约有3.2 万个乡镇、54.2 万个村庄,总人口有13.95 亿人,其中乡村人口有5.64 亿,约占40.4%;
就业人员有7.76 亿人,其中乡村就业人员有3.42 亿,约占44.1%,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有2.03 亿,占比约为26.2%。我国乡村规模庞大、乡村人口众多、农业从业人口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不会被城镇化、工业化完全取代,城乡将长期共存发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城乡发展的融合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影响重大。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2018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城镇居民的37.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城镇居民的4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比城镇居民家庭36.2%的家庭恩格尔系数高3.1 个百分点,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及“三农”短板问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为了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解决新时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作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作为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通过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一系列政策,确保如期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以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在联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两大重要战略任务,二者衔接关系密切。
首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目标相连,层层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本质上都是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从农民发展看,脱贫攻坚瞄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重点解决吃、穿、住、学、医五个方面的基本需求,为农村贫困人口后续发展消除障碍,同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提出了“生活富裕”“农民全面发展”的振兴要求,目的是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生活便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区域发展看,脱贫攻坚重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瞄准贫困村、贫困县、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的短板,集中发力,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缩短贫困地区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第二,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先决前提,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的力量保障。绝对贫困问题不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稳固,则必须要乡村振兴作为后续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既不能以牺牲脱贫攻坚质量为前提,也不能以牺牲乡村振兴目标为前提。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为乡村振兴垫定基础。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3-2018 年,全国累计脱贫人口8239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二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快速增长。2012-2018 年,扣除价格影响,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0%,高于全国农村年均7.7%的实际增长水平。三是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短板不断补齐。2018 年,贫困地区93.6%的农村住户饮水无困难;
贫困地区自然村电路、电话接近全覆盖;
超过80.0%的自然村村内主干道路面经过硬化处理;
超过50.0%的自然村通了客运班车。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小学、幼儿园便利度明显提高;
绝大部分行政村配有合法行医证的医生和卫生员,村内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小病不出村基本实现;
大部分自然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村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尽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深度贫困地区因为贫困历史悠久,民族、宗教等文化因素影响复杂,攻坚难度巨大,仍然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三区三州”214 个辖区县内,贫困县共有197 个,历经三年多的脱贫攻坚,100个县实现了脱贫摘帽县,摘帽比例达50.8%,剩余的97 个贫困县需要在2019、2020 年两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约占剩余未脱贫县的24.5%,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时间紧,任务重。对尚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而言,当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就是不折不扣打赢脱贫攻坚战,避免过早追逐乡村振兴目标而影响脱贫质量。对已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而言,应当进一步稳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防返贫机制,使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相对贫困将成为主要矛盾。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使已脱贫人口不返贫,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相同。脱贫攻坚之所以成效显著,与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密不可分。这套体制机制,也被充分的运用到了乡村振兴之中。参照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乡村振兴确立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五级书记”一起抓工作落实的领导责任制;
参照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乡村振兴坚持实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参照脱贫攻坚考核机制,乡村振兴建立“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制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体制机制的承接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相互融合。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政策,为乡村振兴阶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做了初步探索;
就业扶贫政策,为后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丰富经验;
乡村振兴阶段生态环境恶劣、人口流失严重或因重大项目搬迁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
脱贫攻坚阶段,加强了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力度,为后续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垫定基础;
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阶段构建全民大病救治、慢性病救助服务体系提供蓝本;
教育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阶段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
综合保障体系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也是乡村振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
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政策变化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关系,体现为战略目标的推进关系、体制机制的统一关系和政策体系的融合关系,同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承接关系,也决定了二者实现有机衔接的必要性。然而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在扶持对象、政策范围和顶层设计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影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因素。
从扶持对象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转变。脱贫攻坚消除了存在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绝对贫困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将不复存在,恰好相反,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相对贫困问题将长期存在。与绝对贫困不同,相对贫困更多地强调发展的不平衡,这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相一致。不管是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贫困问题的解决不仅在“治”还要在“防”,这就要求乡村振兴阶段需要建立长效稳定的脱贫防贫机制,并且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措施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帮扶措施。
从政策范围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脱贫攻坚阶段政策范围非常明确,就是绝对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地区,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县与非贫困县有明显分界。例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以在县域定点医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个人自付部分享受财政补贴,这些措施非贫困人口无法享受;
涉农整合资金可以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而非贫困村不能享受;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仅在贫困县有,非贫困县则没有。而乡村振兴阶段政策范围不仅涵盖所有的乡村区域和人口,还涵盖了城乡统筹发展,利用普惠性措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这就要求一部分脱贫攻坚政策从特惠转向普惠,一部分政策转向相对贫困人口。
从顶层设计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顶层设计从点到面的转变。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本上要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准确把握和处理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与乡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主要矛盾,统筹“三农”工作,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期、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相较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顶层设计重点突出,紧扣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和稳定增收,精准发力,相对短的时间内彻底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托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要考虑到战略目标不同,实施时间不同,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同。脱贫攻坚进一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稳定。脱贫攻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应当急于求成,而是需要纳到乡村振兴的框架下,做好规划、统筹考虑,逐步实现。在设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时,要把落后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确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差距进一步缩小。防止出现乡村振兴阶段忽视落后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现象的发生,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