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要求(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6篇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篇1
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高二政治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点,政治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需要大家经常回顾才能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二政治知识点的记忆,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 宗旨:
法 律 依 据 《欧洲宪法条约》
宗旨实现的方式 以共同体的方式
实现共同目标 对内 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
对外 加强国际合作。
2、主要机构
(1)、欧洲理事会
①地位最高决策机构
②构成人员由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
③职权讨论欧盟重大问题并作出决策
④轮换机制:欧洲理事会和欧盟理事会实行主席国轮任制,任期半年。
(2)、欧盟理事会(部长理事会)
①地位欧盟主要决策机构
②职权负责日常决策,拥有欧盟立法权
③对外机制欧盟主要决策机构,负责日常决策,拥有欧盟立法权。
欧盟对外实行三驾马车(即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下任轮值主席国和欧盟委员会的代表)代表制。
④轮换机制:欧洲理事会和欧盟理事会实行主席国轮任制,任期半年。
(3)、欧洲议会
①地位是监督、咨询机构
②职权拥有部分立法权、预算权以及咨询和监督权
③构成人员欧盟各成员国在欧洲议会有一定数额的议员,由各成员国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4)、欧洲法院
①地位是欧盟的最高法院
②构成人员由每个成员国各派出一名法官组成
③职权它主要从司法角度保证欧盟法律的有效贯彻实施。
(5)、欧盟首脑会议和部长理事会是欧盟的政府间机构,主要代表成员国的利益
欧盟首脑会议和部长理事会是欧盟的政府间机构,主要代表成员国的利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是欧盟的超国家机构,主要代表欧盟的整体利益。
3、主要机构体现的特点:
欧盟主要机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体现了政府间性质和超国家性质的双重性特点。
4、三大支柱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内务合作
在订立《欧洲联盟条约》时,欧盟决定采纳柱型结构作为欧盟整体建设的方案。依据这一方案,欧盟把经济与货币联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内务合作,作为欧洲一体化建设的三大支柱。
探究二:欧盟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欧盟自成立以来,不断的发展,让我们了解一下欧盟的发展概况
欧盟的主要成就:
1. 成立关税同盟;
2. 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3. 科技共同体和尤里卡计划 ;
4. 统一大市场;
5. 欧洲联盟;
6. 建立欧洲货币体系。
问题:通过上述案例,同学们能够阐明欧盟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高二政治知识点-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高二政治知识点,这样就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点解题,从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篇2
德育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牡丹江技师学院 乔艳波
在我校个门专业课如火如荼地开始一体化教学的同时,德育课也不例外,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我个人认为就是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能融为一体,即“理论的同时要有实践”而不是实践是理论的附属品。这也是符合当代职教的教学要求。一提起一体化教学很多人会认为与德育课无关,它是“专业课”的代名词。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合理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具备了“一体化”的可行性,因为德育课不同于专业课,自身实践性就很强,能够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同时达到一体化。本人就如何在德育课中把理论与实践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实效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大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推进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和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个体,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不同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我们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就不同。有大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状况,相对来说就缺乏相应的责任心,也就是说这类学生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不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教育,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的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符合培养目标,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选择的内容要与时俱进,紧随社会发展步伐,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对我们的学生乃至大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有一位教育家说的好如果我们的毕业生有5%的人有创业意识去创业,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去抢饭碗而是去制造饭碗,因为饭碗本身有限。在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意识的培养更显得重要。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学习目标,还要增加社会实践知识、生活常识知识、安全常识知识介绍,这样能够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选择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内容的学习时的所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好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流畅更易被学生接受,能够融洽课堂气氛,能够使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填鸭式”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不能被学生接受。“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使一体化教学更好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应该设计以活动为主、探究、情境体验和行动导向的方法开展教学。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内容,内容要服务于专业。这样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情境中去体验、感悟、去探究、去行动、去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的模式创新。教学过程中主体性、体现性、实践性、导向性有了明显的体现,同时也大大的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与愿学、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2、教学手段的选择。要想改变枯燥、无生命力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选择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法还要配以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有一枝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信息发达的今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是迫在眉睫,如多媒体课件、影音视频、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学生通过视觉接受信息,有利于记忆力。因为人视觉接受信息,帮助记忆比听觉强,心理学界曾评估人获得的信息大约80%来自眼睛,这也说明视觉印象特别清晰,特别深刻的道理。正所谓的“百闻不如一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四、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德育的目的是“立德”来“立人”。就是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才是成人、成材、成功的基础。这些思想教育是德育课教师作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力量。中职德育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德育教材,通过课堂课外的教学,让学生茁壮健康的成长,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作好准备。而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已经注重观察老师的言语及行为,选择自己效仿学习的种种榜样,如果老师在一些“小问题”“小事情”上失之慎重或不检点,将会正面给教育学生带来困难,例如,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允许接打电话,老师在课堂上随便接打电话,这样必然在学生心目中会留下一个负面的印象。即教师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注重修养,时刻树立学生的榜样。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德育课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一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会做事。要求学生注重礼节、懂礼仪、尊重他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而宽松的学习风气,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指出,耐心说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使之改正。不能用轻视语言对待学生,尤其是我校的学生,心理特别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的打击,自尊心特强,这就更要求教师平时要多关心、爱护、尊重学生。
此外,精通业务,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是德育课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具备深广的知识,教学水平高,思想不陈旧,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在学生中一般有较高的威信。因此,作为德育教师要不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教学理论,用以指导教学,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教师,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发展的不断进步,德育教育作为职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以保障德育课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篇3
欧洲一体化对亚洲一体化的启示
作者:陈斌;赵文杰;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
年:2016
卷:000
期:004
页码:p.80-80
页数:1
中图分类:d819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统一纲领;核心;耐心和恒心;妥协
摘要:“洲情”不同,欧洲一体化的今天,未必就是亚洲一体化的明天。但无论如何,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的经验教训,都值得作为后来者的亚洲各国认真剖析、借鉴和取舍。亚洲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都是作为友邦而存在的,中日韩三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进行了长久而规模庞大的交流。虽然现如今的亚洲地区根本没有一体化的土壤,但正所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信在不就的将来,一个和谐,团结的亚洲将会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篇4
5 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欧盟的诞生和发展过程。2.理解欧盟的宗旨、地位和作用。3.理解中国与欧盟的关系。重点:中国与欧盟的关系。难点:欧盟的宗旨、地位和作用。
[基础·初探]
一、欧盟的诞生和成长
1.概况: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到2013年,欧洲联盟已经成为一支包括东西欧28国、人口5亿、国内生产总值达12.9万亿欧元的强大力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
2.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等几个发展阶段。
3.欧盟的宗旨:以共同体的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4.主要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
二、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欧盟的实力,首先表现在经济实力上。
2.欧盟28个成员国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3.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4.欧盟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发挥着重大作用。
5.2008—2014年,欧盟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
三、中国与欧盟
1.中欧关系的建立与发展: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四十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预习·提升]
1.判断
(1)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2)欧盟以共同体方式实现各成员国共同目标。(√)
(3)欧盟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双边主义。(×)
(5)中欧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思考:2017年3月,a国东部地区冲突加剧。虽然欧盟与美国在扩张西方势力的总体战略目标上是一致的,但面对a国危机,欧美主张各异。欧盟力主以和平方式化解危机,与该国、俄罗斯磋商缓和紧张局势的方法。4月,长期政治解决a国危机及其东部地区停火的新协议得以达成,该国危机暂时缓和。
结合材料,谈谈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作用。
【提示】 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欧盟主张多边主义,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在a国危机中,欧盟主张以和平手段解决危机,使a国危机得以暂时缓和,显示了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91探究问题
【提示】 (1)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立、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欧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等几个发展阶段。
(2)欧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区域性货币,其诞生和顺利流通意义深远。①经济上:使欧洲内部市场的经济更加自由化、合理化,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经济的发展。②心理上: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加强了欧盟人民对欧洲联合的认同感。③政治上:有利于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2.教材p94探究问题
【提示】 同意。因为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成为当今世界多极中的重要一极;
其主张多边主义方针,主张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主张国际反恐必须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这都符合世界多极化进程,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具有重要作用。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学生分组探究一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晴朗的天空下,欧盟27国领导人展示团结。”2017年3月25日,27个欧盟成员国领袖齐聚意大利首都罗马,出席庆祝《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的特别峰会。会后,27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罗马宣言》,希望这份蕴含雄心的庄重宣言,能够帮助欧盟在经历失去中坚力量英国的打击后,仍然将成员国紧紧团结在一起。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欧盟是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
【提示】 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2.欧盟对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反映了欧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提示】 欧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欧盟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欧盟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作用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欧洲联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国际组织。关于其地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③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起着决定作用
④经济实力强大是其首要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欧盟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③说法错误;
①②④均符合事实。
【答案】 d
2.历经半个世纪,欧洲联盟已成为一个集政治实体与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已经由6个发展到28个,拥有近5亿人口的共同市场,约3亿人拥有了统一的货币,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欧盟的集团优势地位,使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②欧盟的经济实力强大
③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④欧盟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有突出的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③说法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 b
学生分组探究二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2016年1月12日,第九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谈判为期四天。欧盟与中国特别达成共识,未来的投资协定应当通过切实保障投资权利,确保双边投资者不受对方企业的歧视,从而完善双边市场准入。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11月启动,目标是在我国与欧盟成员国已签署的投资保护协定基础上,尽早达成一个更高水平、涵盖投资保护和市场准入的协定。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中国与欧盟为什么能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提示】 ①中欧有共同的利益。②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2.中欧关系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否意味两者没有任何贸易摩擦?
【提示】 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中欧在国际贸易领域仍有许多冲突,例如欧盟多次对中国相关产品提出反倾销诉讼。
3.中欧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提示】 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全面认识中国与欧盟关系
(1)在经济上,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在政治上,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支不断上升的重要力量,需要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因为这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立足于这样一种战略共识基础上的双边合作,定会在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原则指导下互依互强,在互依互强的全面合作中日臻完善和成熟。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3.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这是因为( )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消失
④国家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依然很大,③说法错误。
【答案】 c
4.《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指出,欧盟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双方经贸和技术合作前景广阔。这表明( )
a.中欧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分歧
b.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c.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d.中欧之间不存在根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
【解析】 依据信息提取可以判断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习近平主席在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会谈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指出,经过近40年发展,中欧关系已经发展成为相互依存度很高的复合型关系。中方从战略高度看待和重视欧盟,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愿同欧盟不断扩大和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谈后,中欧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先对接知识]————————————
——[再演练应用]————————————
1.过去10多年,中欧双方领导人对中欧关系高度重视,频繁互动,增进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中欧结盟的目的是促使欧盟各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而对外政策则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d.国际关系随着国家利益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我国高度重视中欧关系的目的不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a错误,符合题干规定。
【答案】 a
2.经过双方不懈努力,中欧关系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②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
③中国和欧洲经济合作具有强烈的互补性
④中欧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和利益冲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中欧在人权等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看法和分歧,这是正常的,④说法错误。①②③均正确,故选a。
【答案】 a
3.从政治上说,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区域集团
b.中欧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基本相同
c.中欧都奉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d.中欧两国在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补、安全上互利
【解析】 中国与欧盟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但是双方都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这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c应选,b项错误。中国与欧盟在政治和安全上还没有完全做到互信和互利,因此,d不选。a是客观上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 c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篇5
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含义
2009-06-16 17:28
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内部管理和控制,一直采取“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除了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企业外,还对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方式。企业推行“纵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加强核心企业对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实现产、供销的自给自足,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但是,随着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企业将大量的资金、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自己并不擅长的非核心企业领域中去,不仅需要在每一个纵向市场中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并且一旦在某一纵向环境中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企业的波动。因此,“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所期望的利润。
“横向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只注重自己的核心业务,充分发挥核心竞争优势,将非核心业务交由其他企业完成,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批发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由于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了一种需求和供求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这条链上的所有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受益。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协调各种目标之间的平衡。如:降低库存成本与提高用户满意度平衡、供应链中不同成员不同的、相互冲突目标的平衡、各种信息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共享问题、信息的透明化以及各环节的利润分配问题。
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区域一体化的要求篇6
word题目: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
作者单位 民族教育学院 1 / 9
word 作者某某 杨小婵 专业班级14民硕1班 学号:
14181026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
班级:民硕1班 某某:杨小婵 学号:14181026
摘 要: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构想,以此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内部族群关系的总体性引导。该理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x,是中国话语的具有国际意义和价值的创新之作。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从多元一体化的历史特征、民族文化等方面对该理论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文化
2 / 9
word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碰撞、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各民族在长期开展进程中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以和而不同的方式共同构筑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这充分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正确认识这一格局的历史特征,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无视的现实意义。
一、 就“中华民族〞一体的认识
关于中华民族的争论由来已久,民国时期学界就有“中华民族一个〞和“中华民族是多个〞的激烈辩论。1989年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以后,中华民族认同问题再一次成为民族理论学关注的焦点,核心是民族政策是否应该以建构中华民族认同为目标。
费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有两个提法:一是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
二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这两种说法,一方面肯定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国外的一些学者针对费先生的理论也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每个族群〔汉族、蒙古族等〕就是一个单独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提法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在3 / 9
word 有关族群的学术研究中没有意义;
中国存在着几十个民族,但并不存在一个“中华民族〞,只有“多元〞而没有“一体〞。
国内学者马戎观点的核心是用族群替代民族,用公民平等替代民族平等。在马戎看来,民族兼有政治和文化两种属性,而族群仅有文化属性,作为国家民族的“中华民族〞具有政治和文化属性,而56个民族仅有文化属性不具有政治属性,如果把56个民族赋予政治属性,那么“民族〞与“族群〞两者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通过一定的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个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是多元和动态的,而不是单一形态和固定不变的。在某些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量变可能产生质变,一些族群确实存在着从现有的国家当中分裂出去的可能性,从‘族群’转变为‘民族’。
以上争论明确,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结构、功能等方面还存有较大分歧,核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到底应不应该成为民族政策关注的视野。
二、 如何理解“多元〞与“一体〞
民族文化多元并存将长期延续这一观点已经为学术界所普遍承受。运用这一结论去解释各种复杂的族际关系虽成了20世纪末期一种学术研究时尚。费孝通先生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构成定义为多元一体格局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针对费孝通教授的这些说明,在国内外曾引发了一系列争论,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文化多元本是中国的民族构成4 / 9
word 事实,至于一体到底指什么,这大有疑问,他们认为,如果一体是指政治的一体,那么文化与政体本身是不同质的概念,无法相提并论,如果是指文化,那么这个“一体〞的文化又是什么呢?在他们看来,在客观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统一的中国文化,汉文化并不能代表中国各少数民族文化,因而提“一体〞也就失去了事实根据。面对国外学术界的类似诘难,我国注意到长期并存的文化之间在其互动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局部的文化趋同现象,这种社会事实在上个世纪初美国学者博厄斯〔franz boas〕 曾作过深入研究,并十分贴切地将这种文化趋同现象称之为“辐合现象〞。
我们认为,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中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都是指文化,否如此这一概念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意义。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性难点在于此处所说的“一体〞,终究指代文化的何种具体内容?由于早期的民族学总是把一个个具体的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较少地全面讨论族际关系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致使异种文化之间在长期并存延续中会派生出哪些新的文化现象,长期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这样的学术气氛内当然很难理解这里所说的“一体〞到底是什么。其实,此处所说的“一体〞其所指内容十分清楚,他是指异种文化长期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逐步趋同的“辐合事实〞,这种跨文化的文化要素共享并非20世纪以后才兴起的社会事实。远在古代这样的社会现象就已客观存在着,只不过长期以来民族学界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去对待而已。
5 / 9
word 多元一体格局中所说的“一体〞只能这样去理解,即“一体〞是指并存各异种文化之间通过长期的互动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某些文化要素跨文化共享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足以将相关民族稳定地维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延续的民族聚合体。我们在使用“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时指的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聚合体。从这个理解出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必须具有如下这样一些稳定特征:首先,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对于构成它的各民族而言具有普遍的包容性,它并不排斥各构成文化特征的延续,因而它与多元是不相矛盾的。事实上,当今世界的多民族国家无一不是如此。其次,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具有长期延续的可能。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已经跨越了数十个世纪,这就足以证明这一特性的存在。事实上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稳定并不只是哪一个民族的愿望,而是中国56个民族共同心愿。再次是这样的民族聚合体具有主动调适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各民族间需要共享哪些文化要素,如何去共享这些文化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我国的计时制,在辛亥革命后改为公历,以后我国各民族也相继在不同程度上接纳了公历,而传统的汉族农历如此降到了计时制的次要地位,就是一个新鲜的例子。最后,这样的民族聚合体还具有外观上的视在同一性。换句话说,它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得像一个民族那样做出反响,在谋求共同的利益、抵御外辱时都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民族聚合体表现得很像一个民族那样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和认同感,其实这正好是多民族国家能够稳定延续的文化基石所在。
6 / 9
word 历史与现实都明确, 民族的充分发育和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结成一个具有一致利益的共同体, 更符合时代开展的潮流。中华民族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然被概括为多元一体,这本身就明确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元的诸民族构成的国族观念。就国际政治而言,中国拥有一个多元一体的国族即中华民族;
而在国内政治层面,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内部的诸民族对中华民族与其相对应的中国的认同情况,依然是当代中国内部整合的重要事项之一。
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局部
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开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在中国地域内,先后生息和繁衍过许多民族。各民族之间固然有冲突、对抗乃至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借鉴、吸收和互补是主流,历史开展的总趋势是由多元到一体、由自在到自觉。这一开展趋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民族结构由松散到严密、由可分到不可分。这是中华民族历史开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历史的开展潮流,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开展。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以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不能抹煞共同性和统一性,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和整合,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渐形成并不断开展。
一部中华文明史,实际上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多元一体〞的历史。在我们的理念中存在一种超越于单一民族认同的‘家’观念——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个家成为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一种文化认7 / 9
word 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华民族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各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多元一体格局中,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一体〞,不是指汉民族,而是中华民族。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同时,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根底上可以各自开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系统,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并存与相互作用,将构成一种不是“同化〞而是“混一〞的开展路径。多元文化在交流中的结果或是融合,或是求同存异,或是互相了解相异之处,做到“并育而不相害〞。而倘假如以文化优越感的态度看待异质文化,可能会为了某种“保有〞而失去“自新〞的能力和机制,甚至是诱发冲突引起对抗,最终诉诸暴力和战争。因而,多元共生、和而不同,这是从中华文化开展史中得出的结论。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地位与价值不仅关系着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还会从根本上影响和谐平等的民族关系的现实构建以与我国民族平等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壮大了各自力量,丰富8 / 9
word 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当下,对少数民族文化与其历史地位的审视和探究,正是试图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加深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认识,重新建构一种开放式的文化观,并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对话关系的再认识或再认同,实现一种从中心-—边缘( 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 的话语体系到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x式之时代转换。
四、总结
我们今天在思考中华民族族群关系的“多元一体〞格局时,可以参考中国的历史传统和西方国家的体制与处理族群关系的思路,进一步把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多元一体〞具体化为“政治一体〞和“文化多元〞两个层面的结合,在这样一个大框架下来思考中国的族群关系问题。如果承受这样的一个整体性框架,我们的许多观念和做法也就需要进展反思和逐步进展相应的调整。在思考少数族群的有关问题时, 应逐步把它们更看成是“文化群体〞而逐步减少它们作为“政治群体〞 的色彩。
9 / 9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