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范文推荐)-ag人生就是博

时间:2022-06-25 09:35:2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范文推荐)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6篇

第一篇: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

时代楷模刘芳先进事迹

“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刘芳先进事迹。
用赤诚播撒大爱的传承
“我愿意捐一只眼睛给你。”
今年初,刘芳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写信的人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退休职工邹俊倦。这封信写在一张折了又折的信纸上,语句不通顺,还有不少错别字,但一片真诚透在纸中。在信的末尾,他留下了自己的电话。
刘芳收到信后,同事毛艳红打开信封,一字一句读给她听,她边听边流泪。
大家的关注也让刘芳感动。
她时常想起自己喜爱的座右铭———
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选择坚守。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做一个心态阳光的老师,努力回报社会和学校。
没有人是完美的,要有勇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肩负过责任才有完整的教师生涯,才有职业幸福感。
我现在看不见了都能快乐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你们的这点小困难怕什么呢,来,让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吧!
刘芳,从光明走向黑暗。但是,她没有淹没在无边的黑暗和痛苦里。她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人,灿烂地书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
刘芳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她曾获得贵阳市敬业爱岗道德模范、贵州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全国优秀教师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在2017年“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评选中,她得票280余万,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短评
奏响生命最强音
有一种追求,超越梦想,历经磨难愈显执著;有一种选择,挑战体能,身处困厄更加坚定。
热爱教书,痴迷讲台,这是刘芳的梦想。她为此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收获了鲜花和掌声。
然而,命运却折断了她飞翔的翅膀。面对眼睛失明的打击,她没有向命运低头,以钢铁般的意志破茧化蝶,点亮心中的蜡烛,重新从黑暗走向光明,照亮自己也照亮社会。春夏秋冬,花盛叶落,刘芳从语文老师转岗当心理辅导老师,她以责任和担当,把温暖传递给别人,把荆棘留给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帮助一个个学生驱散心中的阴霾,找到生活的阳光。她勇敢地走出校园,走上社会的道德讲堂,用自己自强不息的故事,感染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传递着生活的正能量,激励更多的人爱岗敬业。这种生命的态度,感动和温暖着社会,让人赞叹和震撼。
梦想因破茧化蝶更精彩。刘芳老师的执著与坚守,洞见品格,彰显力量,奏响生命最强音,凸显了时代精彩。她是贵水黔山精心耕耘精神家园、打造精神高地、大力倡导“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之风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之一。她的一言一行,温暖如灯,感染着更多的人,为社会涂抹上靓丽的底色,释放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追求中将星火燎原,熊熊燃烧,衍化成推动时代“崇德向善”的强大动力。
l

第二篇: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

齐鲁时代楷模赵志全先进事迹赵志全时代楷模

  近段时间以来,沂蒙企业家赵志全的名字不断刷屏,

【赵志全先进事迹】使他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齐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6月22日上午,在齐鲁时代楷模赵志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5位报告人分别针对赵志全的不同侧面做了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演讲,引起台下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赵志全,这位年仅57岁的中国制药行业巨擘,于2017年11月14日深夜在费县新时代药业溘然长逝。他,一名从沂蒙山走出来的贫苦农家子弟,在57岁的生命历程中,一次次扛起改革的大旗。从最初的探索承包制、三项制度改革,到确立股份制,再到弥留之际确立公司运行体制,将企业改革一步步向前推进,把一家单纯的民营企业做成社会化的大型综合制药集团,实践了没有自己,唯有企业的改革诺言。

  他用艰辛拼搏书写了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担当与追求,回答着究竟怎样搞好企业改革?办好企业为了谁?企业家活着为了什么?等深层问题。他以一生的奋斗和坚持,将我深深地爱着我们鲁南和每一名员工,执着追求着鲁南富强的不灭梦想践行到底,用行动和生命书写了新时期的沂蒙精神。

  2017年11月6日,中共临沂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赵志全同志学习活动,临沂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一场学习赵志全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2017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开展向赵志全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各类企业要认真学习赵志全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作为一位改革家,赵志全以艰苦创业、锐意改革的拼搏精神,咬定目标不动摇,将企业改革一步步向前推进。

  1987年10月,郯南制药厂成为临沂地区首家公开招标承包经营的试点对象。当时这家制药厂账面上只有19万元净资产和2万元贷款,仓库原料仅能维持3天,人心涣散,濒临倒闭。年仅30岁的赵志全,迎难而上接下厂长重任。一上任,他便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该厂新产品银黄口服液在市场上一炮打响,投产后年产值达3000万元。

  1995年,赵志全刚将企业改组为山东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遇到货款回收不到位的难题,导致工人半年发不出工资,新厂建设陷入困境。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赵志全向前奋斗的脚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赵志全带领业务人员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国,与专家、医生交流,了解市场,分析研究市场。最紧张的时候,他9天跑遍了东北三省18个城市。在他的带领下,鲁南制药发展为净资产6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制药集团,2017年上缴税金8.2亿元。

  作为一名企业家,赵志全重视科技、尊重人才,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将企业带上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2017年以来,鲁南制药平均每年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都在7%以上,最高年份高达18%。仅2017年到2017年,科研经费总计达18.25亿元。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资金投在科研上?赵志全的回答很简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只有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才会有不竭活力。

  2017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的刘忠被请到鲁南制药。在办公室,赵志全拉着刘忠说:你要什么样的科研队伍我给你配,你需要多少科研资金我给你出!本来担心这里生活条件艰苦的刘忠不仅自己留下了,还把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后毕业、到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工作并有机会获得美国绿卡的妻子赵丽丽也动员到了鲁南制药。赵丽丽来鲁南制药的当年,赵志全就拿出上亿元为她成立了生物催化试验室。

  如今,鲁南制药集团拥有博士20余人、硕士600多人。在诸多科研人员的齐心协力下,集团在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20项、临沂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00余项,获得授权的专利452项,授权专利数量居国内医药企业第二位科技创新成为鲁南制药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社会人,赵志全坚持勇于担当、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始终把环保、质量、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树立了企业家的良好社会形象。

  以前逢年过节赵志全会亲自将礼品送到业务人员家里。随着公司规模逐步扩大,不能一一送达,赵志全召开业务人员家长、家属座谈会,亲手把过节费发到他们手中。集团发展了,员工们享受着各种改革红利。自1999年至今,鲁南制药先后举办了14届集体婚礼,不仅为在沂蒙山区安家的新人免费提供住房、发安家费,还为新人安排蜜月旅行。每年8月,鲁南制药集团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发,每人还有1200元的旅游资金。

  对社会,赵志全也充满爱心。2017年夏天,沂蒙山区大旱,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一度发生困难,费县上水连峪村村民李胜利来找赵志全反映情况。他听着听着,脸上就冒出了汗,那副着急的样子,一点也不亚于我们。李胜利至今也忘不了那令他感动的一幕。没过多久,赵志全就为上水连峪村打了一口深水井,建了3个拦河坝,彻底解决了村里的用水问题。

  而赵志全所做的最后一件惊人的事情,就是将企业的未来全权交付出去。几十年来,他和同年进入鲁南制药的爱人龙广霞将全部心血倾注在鲁南制药的发展上。但在他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中,新的领导班子里面没有妻子的名字,也没有女儿的名字!面对一手打下的江山,民营企业家赵志全将这个付出毕生心血的民营企业经营权全部移交他人,从而点燃了最后一束改革的火焰!

  2017年11月18日的告别仪式上,近万人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赶来追悼赵志全,殡仪馆里白花胜雪,挽幛如云。呜咽声中,追悼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蒙山巍峨,沂河奔流。赵志全,挺起了沂蒙的脊梁。他用一生的忠诚和智慧践行着伟大的沂蒙精神,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他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将永远闪耀在齐鲁大地上。

  齐鲁时代楷模

【赵志全先进事迹】一文节选了赵志全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材料。

第三篇: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感想体悟5篇

课堂上,他是学习委员,如海绵般汲取知识;课堂下,写作业、读书、看新闻,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练字本上,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密密麻麻……

三个月学习期间,他唯一一次请假,不是去看望在外上学的女儿,而是因为11月山里下雪了,家里的牦牛还在红其拉甫边境线周围的牧场滞留。那些牦牛,是他巡边路上无言的战友。

巡边几十年,他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而他们从未向组织要过一分补偿。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刘居红回忆,在学习讲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白衣天使默默奉献的《致敬英雄》一文时,拉齐尼·巴依卡在上面写满了笔记。

他说:“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我随时都做好了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牺牲前,拉齐尼·巴依卡还在和大家讨论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他觉得护边员还需要就医便利,想从这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他的家乡塔县,农牧业生产用水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他为此忧心奔走。

在校培训近三个月,拉齐尼·巴依卡只有两套衣服换着穿。不管穿哪套,他的胸前必定佩戴党徽。

以生命托举生命,以真心换取真心。

他把人民放在了生命之最重,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安凯力迪别克露出笑颜……我以钢铁般的意志,日夜巡逻在冰峰雪岭间。”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诗歌《南湖》,也是他微信朋友圈的最后一条动态。

不为暴风折翼,不因长夜畏惧。

他没有告别,并未离开。

那双托举生命的手,以无私无畏的爱拥抱这世界,以绵延不绝的光映照这人间。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感想体悟【篇三】

帕米尔高原,古丝路的必经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雪峰连绵,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挑战人类生存极限。

拉齐尼·巴依卡出生于此。

在中国最西端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拉齐尼祖孙三代义务戍边71年。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自告奋勇给连队当向导,一干就是23年。

从步伐矫健的小伙,到两鬓斑白的蹒跚老人——1972年,爷爷走不动了,把担子交给了父亲,父亲走过32个春秋,把担子交给他。

2004年开始,拉齐尼·巴依卡爬冰卧雪,行走千里边防线。

雪崩、滑坡、泥石流,相伴而行。雪山深处,每一个山口、峡谷,每一道河流、沟壑,每一块界碑、坐标,都留下他巡逻护边的身影。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爷爷和父亲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刻在了拉齐尼·巴依卡心中。

也是2004年,8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高山峻岭间,地势险要,他们无数次与死神擦肩。他救过边防战士的命,也被战友们救过命。

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的拉齐尼·巴依卡始终坚守。他的经验,让危难一次次化险为夷。

最难走的巡边路,他熟悉得像自家的院子。哪条路可以骑牦牛,哪座山必须徒步翻,都是拉齐尼·巴依卡冒着生命危险蹚出来的。

有一次巡逻遇大雨,山上洪水引发泥石流,巡逻队陷入险境。落石砸中了他的头,鲜血直流。拉齐尼·巴依卡不顾劝阻,坚持前往探路。2小时后,他找到一条安全的路,指引大家突围脱险。

越是危急时刻,他越是勇毅坚决。

早在2011年11月,他就在冰雪中救过人。

那是在“死亡之谷”吾甫浪沟,暴雪突袭,一名战士不慎掉进雪洞,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

生死一线,拉齐尼·巴依卡十分冷静。他让大家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奋力施救。

两个小时后,战士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拉齐尼·巴依卡却被冻得不省人事,在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生命。

谁能想到,9年后的跃入冰洞,他却回不来了。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感想体悟【篇四】

头戴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被高原紫外线晒黑的脸上总是露着憨厚的笑容。话很少,两只明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毅与执着。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位塔吉克族第三代护边员,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却在1月5日因为救助落水儿童永远闭上了他那明亮的双眼。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这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作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爸爸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时56分许,正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孩子跌入人工湖的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来不及细想,拉齐尼·巴依卡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落入水中。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托出水面。

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

10多分钟后,当孩童被成功救起时,托举生命和希望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露身,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消息传出,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新疆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刚刚从部队退役的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成为第三代护边员,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1957年,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毛遂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也加入其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巴依卡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时,便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

60多年来,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巴依卡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多次说:“没有国家安全,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高原巡逻路上,不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情。有一次,拉齐尼·巴依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来到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遇暴风雪,无法赶到预定的地点,待第二天来到铁干里克村时,由于山体滑坡,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

“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拉齐尼·巴依卡毫不犹豫地说:“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

说完,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起身探路。刚走出不多远,一块石片突然从山上滑落,砸中了他的额头,鲜血直流。大家大声劝他返回,但他只简单地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两个多小时后,拉齐尼·巴依卡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说起这件事,他说:“这是任务,我必须完成。”

16年的巡逻路,拉齐尼·巴依卡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每当说起边防官兵对他们的帮助,拉齐尼·巴依卡总是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常说的一句话。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感想体悟【篇五】

人们称拉齐尼·巴依卡是帕米尔雄鹰。

鹰,是塔吉克族的图腾。他们认为鹰是英雄和正义的化身,希望如苍鹰般不畏艰险、鹰击长空。

塔吉克族特色毡帽下,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澄澈纯净。

他俊朗、坚毅、爱笑;不善言辞,却有古道热肠、家国大爱。

回忆起拉齐尼·巴依卡,人们说:“别人有困难,他肯定是第一个发现并伸出援手”“他总是默默帮助他人”“他救了我母亲的命”“他不仅是英雄,也是好兄弟”“我想跟他一样温暖别人,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

在一次参观团的答谢演出中,他表演了传统舞蹈,表露了内心的火热与奔腾。

他星火般的赤诚,抚慰着人心,也融化了寒霜。

1月5日,塔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万物静默,天地同悲。

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村里举行。

年迈的父母、尚小的儿女,悲痛的妻子,只能摸到他冰凉的脸颊。

“我有3个月没见到父亲了,我盼望他能回来,吃到他亲手做的饭……但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做这样的选择。”拉齐尼·巴依卡13岁的女儿都尔汗·拉齐尼忍着眼泪,怕爷爷奶奶看到了痛心。

“我知道我爸爸是个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一样当个英雄,继续完成他的心愿。”他的儿子拉丁∙拉齐尼,声音稚嫩却坚定。

年近七旬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忍住伤痛转去安慰同样陷入惋伤的被救孩子母亲:“我儿子用他的生命救了你们母子,以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孙子。”

生命情怀与高贵品格,一脉相承。

太阳照在塔县边境线上,护边员们捧着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巡边时用过的望远镜,跪在雪地里,将望远镜的镜头调向边境的方向,轻轻放在垒好的石堆上。

“帕米尔雄鹰,以后它就是你的双眼,永远看着家乡,看着祖国的大山。”曾经一同巡边的麦富吐力∙坎加哽咽了。

战友们悲戚的呼喊:“拉齐尼哥哥,你看到雪山了吗?看到中国两个字了吗?你走了,但这里到处都是你的挂念!”字字声声,响彻山间。

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鲜红如血。

雄鹰离不开雪山,更离不开自己终身守护的祖国和边境线。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事迹感想体悟

第四篇: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感想600字
[导读]毛相林时代良师益友先进事迹心得感想600字为笔者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假使工作带来帮助。


时代楷模毛相林的事迹,让人们见到了他勇于尝试,挫败了再重新开始,终究带领乡亲们打通脱贫致富路。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毛相林即席时代楷模英模心得感想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山峦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能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起初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斧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双目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重负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管理,晚上须要在工地教育工作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峭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山桐子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村民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外头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冀。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头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洪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让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现在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乡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微秒。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为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庙貌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光景一天比一天红火。
2021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老人家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直言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上议相讨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农地,可想到记起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方才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非常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到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白天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所,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毛相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儿子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万兴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十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刘家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查苗,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率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前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不久以后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积极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上才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踏出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波加尔区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湖肚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棒果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服务人生就是博手机版的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社 产业 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成立合作社进行标准化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十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21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内要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金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要,路的一侧连着山崖,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毛相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毛相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毛相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毛相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口头禅世代相传的歌谣。正如流行歌曲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巨石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七里,暗暗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之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毛相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存量。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毛相林以个人名义向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毛相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修筑,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这种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
2004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深谷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毛相林说,等他从职位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成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叙述记叙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信念传承下去,让政策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漂亮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毛相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王村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所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带领村长向绝壁挑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整整用了7年时间,
多条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几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在毛相林和同事们的努力争取下,下庄村2021年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高达11344.56元,获致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2021年10月16日,毛相林同志获得“2021年全国贫困地区攻坚奖奋进奖”。

毛相林以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看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们要向毛相林周总理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依然产业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着力加以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的也可以在笔者搜索更多本站为你整理你其他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感想600字范文。

第五篇: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

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

消防是一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的队伍。建队以来,__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中奉献大爱。wtt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一8月31日,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了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_年7月,江西省面临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汛形势。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1000多名指战员全部投入战斗,先后参加各类抗洪抢险战斗336起,营救疏散被困群众1.3万余人,圆满完成都昌盐田镇中学救援、柴桑新港镇东升堤筑堤、修河三角联圩溃堤搜救和湖口九钢公司煤气管道泄漏处置等任务,有力保障了长江大堤安全、保障了九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长期以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对党忠诚,纪律严明,坚持科学备战、刻苦训练,注重增强救援装备科技实力,练就了防汛防火救灾的过硬本领,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消防安保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洪抢险先进支队”“全国执勤岗位练兵先进支队”等52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在1998年特大洪水抗洪抢险救援中,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他们的先进事迹厚重感人、催人奋进。他们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奋战在防风险、保平安的第一线,是信仰如山、信念如磐的忠诚卫士,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消防尖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践行典范。广大消防救援指战员纷纷表示,要自觉以事业为重、以奋斗为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奉献、赴汤蹈火,切实担负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该支队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
第 1 页 共 12 页

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二7月12日傍晚,修河三角联圩出现险情。已经奋战了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永修县消防救援大队全体党员突击队员来不及休整,再次集结,携带4艘舟艇紧急驰援三角乡,他们走遍14个行政村,成功疏散和营救被困群众20_余人。
“我记得当时一片汪洋,连向导都迷路了,队员们划着橡皮艇,在水中摸索前行。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使命,我们是一支压不倒的队伍。”这次救援的经历,让指导员谢金霞至今难以忘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作风。支队全体指战员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取得战斗的最后胜利,被公安部记集体二等功。2021年,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突击队长石凯辗转千里奔赴震中映秀镇,连续奋战7天7夜,搜索被埋压人员19人,救出2名被困100小时以上的幸存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
建队__年以来,他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接力传承,先后获得“全国抗洪抢险先进支队”“全国战训先进支队”等52项省部级表彰,连续9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支队。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消防是一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的队伍。建队以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中奉献大爱。
从1990年3月正式成为消防队伍中一员到今天,邹晨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作为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庐山大道特勤消防站里的老大哥,说起自己的工作,脸上挂满了骄傲与自豪。“我从没想过要改行,这份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份光荣。”邹晨说,只要是群众需要,就应该义不容辞。
抓蛇除蜂、电梯救援、紧急破门……这些纾民困、解民忧的事情,成为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难必帮,只要老百姓有需要,他们就有行动。
第 2 页 共 12 页

在_年的汛情中,永修县贫困户张再胜的家被洪水围困,面对不知道怎么处理的鸡鸭心痛不已,带队指挥员马剑明支队长当即决定把几十只鸡鸭全部买下,让群众安心转移。
永修县立新乡鄢湾村一户村民自产的1000多斤米粉因洪水滞销,严重影响家庭生计,大队消防员袁展满得知后主动联系销路,帮助全部卖出。
当安置点群众需要洗澡时,他们让出宿营车给群众使用;当交通阻断时,他们涉水用肩膀和预制模块搭起人工便民桥;当受灾群众抢收稻谷时,他们走进稻田肩挑背扛……
当地许多群众都说,普通人不愿干的活消防队都干了,而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参战的指战员却说,消防人就是老百姓的“民工”。
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三_年,江西省遭遇洪涝灾害,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深入灾区,营救疏散群众1.3万余人。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这是一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铁军”,要学习他们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平凡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向前。
7月12日19时40分,九江市永修县修河三角联圩发生溃决,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紧急疏散转移被困群众20_余名。永修县三角乡乡长赵小建说:“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英雄事迹激励我们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汛情期间参与受灾群众安置保障的平安永修志愿者协会,第一时间组织“向消防员学习致敬”的主题活动。志愿者黄艳表示:“他们舍身忘我、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迹,传递出一种不断的正能量,志愿者们将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把这份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
南昌航空大学组织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学习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20__级学生康石田说:“不少消防指战员是我们的同龄人,他们赴汤蹈火冲在一线的事迹,令同学们既受感动更受鼓舞。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向这群年轻榜样学习,承担起新时代青年的光荣使命。”
8月29日,在湖北省黄梅县站前大道消防救援站,30余名消防员集中观看了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电视新闻,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消防员参与第 3 页 共 12 页

救援,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站前大道消防救援站抢险救援队队长张荣亮激动地说,“看完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新闻报道,我对自己肩上的这份责任感悟更深了。”
“各就各位!预备,跑!”烈日当空,重庆市綦江区消防救援支队北渡消防站站长李方园正在带领队员们训练。“他们的英勇事迹,让同为消防员的我肃然起敬,重新审视自己身穿的这身火焰蓝制服。”李方园说,“我们要以学习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实战能力,让站内水域救援小分队业务本领不断提高,在关键时刻能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荣誉是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为他们自豪!”“胸中有大爱,凡人亦英雄。”众多您纷纷留言点赞,表达对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崇高敬意。
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四榜样引领时代,使命呼唤担当。8月31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称号,这是应急管理部成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集体,是消防救援队伍的光荣和骄傲。当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发布仪式后,在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引起了强烈反响。
广大消防指战员普遍认为,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先进事迹厚重感人、催人奋进。他们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奋战在防风险、保平安的第一线,是信仰如山、信念如磐的忠诚卫士,是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消防尖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践行典范。纷纷表示,要自觉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奉献、赴汤蹈火,切实担负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使命,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收听收看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大家普遍谈到,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是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的优秀代表,其先进事迹是消防救援队伍践行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领导指挥机关,要心系基层、情系一线,把精力、物力投入到基层,把“一线指挥部”建强、建过硬。同时,要善于从基层汲取养分,认真提炼总结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经验做法,为指导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提质强能、迈向新征程提供有益借鉴。
第 4 页 共 12 页

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北京市天安门地区消防救援支队故宫特勤站政治指导员蔡瑞说:
“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战友们用一腔热血,在洪水中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为人民搭建起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作为首都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员,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为榜样,对标职责要求,苦练业务本领,秉持‘典守珍护人类瑰宝’的历史担当,永做祖国心脏的守夜人” 。
“学习榜样越勤,心灵共鸣就越响;对照楷模越多,行事作风就越正。”李胜利是江西省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这位29年扎根在基层一线的“老兵”观看发布仪式后说:“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战友们信念如磐的忠诚品格、敢打必胜的英雄壮举、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集中彰显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的精神风貌,生动诠释了新时期消防指战员的忠诚担当。我们将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化感动为行动,汲取向上力量,坚定前进方向,为江西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胸中有大爱,英雄惜英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方家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丁良浩说:“看到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战友们在洪水中逆流而上,把那么多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生命的强大力量。当消防员这么多年,我也经历过很多救援,每次救援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在救援现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更是战无不胜的,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就是这些集体的优秀代表” 。
从江南水乡到大漠边关,从泰山之巅到雪域高原,“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深深感染激励着广大消防指战员。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吕泽华说:“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最美逆行者’的时代风采,也深深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将以他们为榜样,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的‘高原守夜人’”。
第 5 页 共 12 页

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启工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张岩说:“虽然我们启工消防也是咱们队伍的‘老典型’,但学习了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事迹,使我们深深的感到,九江消防赋予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典型新的内涵,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洪流敢挡、火海敢闯’的战斗精神,尤其值得学习。我们将以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为榜样,以临战的姿态备战,以打赢的标准练兵,把指战员练成‘硬骨头’,把队站练成‘铁拳头’,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
无所畏惧,是心中守护人民群众的义无反顾;逆流而上,是肩上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很好地展现了消防救援队伍赴汤蹈火的勇气担当,他们无愧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作为泰山卫士,我们更需要向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学习,践行好‘誓言如山,尽责至善’的泰山消防精神,肩扛守护游客的责任,在崎岖陡峭的十八盘上勇往直前。”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泰山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李令政如是说。
“52项省部级荣誉、连续9年先进支队、连续___年未发生较大亡人火灾事故……这一串数字,真正不容易!”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令“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甘肃省甘南州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班玛南加感触很深,他说:“和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习他们‘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夺’的争先意识,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用实际行动为甘南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时代楷模消防集体事迹材料五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主动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不断提升“全灾种、大应急”救援能力。在_年鄱阳湖发生超历史大洪水、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的紧要关头,听党指挥、闻汛而动、向险而行,“零伤亡、零事故”出色完成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任务。
7月份以来,长江水位持续超警戒,鄱阳湖发生超历史大洪水,17个县市全面受灾、全面告急,防汛救灾形势异常严峻。“抗洪抢险动员令传达不到一天时间,就有400余名指战员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参加抗洪抢险战斗。”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覃旭华说。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第 6 页 共 12 页

员不畏艰险、冲锋向前,吹响了抗击洪魔的战斗号角。7月2日下达集结命令后,只用了短短3个小时,就调集360名指战员、34辆消防车、64艘舟艇、2800余件救援器材装备,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截至8月7日,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参加各类战斗336起,出动指战员5946人次,消防车876辆次,冲锋舟、橡皮艇1398艘次,营救疏散转运被困群众1.3万余人,涌现出了“劈波斩浪”向卫强、“拼命三郎”袁展满、“赴汤蹈火”张志以及最美抗洪夫妻档邓雨欣和陈以尚等模范人物。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市消防救援支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作风。建队__年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接力传承,先后获得“全国抗洪抢险先进支队”“全国战训先进支队”等52项省部级表彰,连续9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支队。
据了解,“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社会发布。整场节目采用云发布的方式,通过短片 访谈 连线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发布“时代楷模”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先进事迹和时代价值。节目录制分为北京主会场和江西分会场,主会场为时代楷模短片播放、嘉宾采访及颁奖区;江西分会场由300名消防员指战员组成,为节目连线、互动及云录制观众区。
时代楷模事迹材料时代楷模高宝来事迹
高宝来事迹诠释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
曾经,在海淀试验小学门口,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在上下学的时候,不管刮风下雨,都有那么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警官,身手麻利拉开接送孩子的车门,把孩子从车上抱下来,给孩子背上书包,然后手拉手的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一次又一次,他像一只永不疲倦的工蜂每天上千次的来回穿梭在马路和学校这不足20米的距离,用自己的身躯在西三环的辅路上给学生们建起了一座流动安全岗。学生们都向他敬礼致谢,家长们也都默默的记住了这个老民警的名字,高宝来! 高宝来今年59岁了,作为恩济庄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他没有显赫的破案功绩,他的三个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满了社区里需要他做得每一件事,因为他性格随和,群众都亲切的称他为老高。
【风雨无阻 5年护送孩子上下学】
第 7 页 共 12 页

20__年3月2日,这是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早上七点刚过,海淀实验小学的门前早已是车水马龙。今天怎么是你啊?高警官呢?一位学生家长问正在执行校园高峰勤务的民警小张。他生病住院了,我是来替他的。这样的回答小张这一早上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
时间回溯到20__年,本市推行驻区民警制度,责任心极强的老高成为了第一批驻区民警。上任伊始,他就发现辖区里的有个大问题:海淀实验小学每天早晚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简直是险象环生,孩子着急上学,不看红绿灯、横穿马路,常能听到尖锐的刹车声,经常拥堵起来,能从校门口堵到北洼路。老高自此给自己添了一份责任,他和学校沟通好,每天6点半,到校门口等着,帮着疏导交通,替家长接送孩子过马路,以便让家长迅速驾车离开校门口。学校有3000多孩子,自己忙不过来,老高又联系交管部门,协调交警加派警力,帮着指挥交通。
说起护送孩子的想法,老高说,家住实验小学附近,天天都看见路口堵车,送孩子的家长加剧了堵车,着急的车也会威胁孩子的安全。因此,缓解校门口的拥堵,成了他最想要解决的问题。
在接手这个工作后,每天清晨,老高都会准时守候在学校门口,为开车送孩子的家长开车门、接孩子,再手把手将学生送到校门口只要7秒,就可以接一个孩子下车,让学校门前的拥堵在早高峰时缩短半小时。这样的一道奇特的风景,这样的一种特殊的服务形式,老高一直坚持了五年。五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老高就这样每天快乐和自豪的工作着,一直坚持到自己不幸病倒住院为止。
【心装百姓 贫穷民警的万元欠条】
20__年,本市推行驻区民警制度,责任心极强的老高成为了第一批驻区民警。从警35年的老高干过多个警种,不论抓人破案,还是辖区巡逻,再到四年前来到社区成为一名片儿警,他都干得风生水起。老高常说,一个老警察就要像一颗老树,扎在一处就要撑起一面天。几年来,老高始终用行动在社区里践行这句话,说到老高,社区里的每个群众无一不竖着大拇指说:高警官是个好人,我们佩服他! 20__年11月5日上午10点多,老高正在社区里检查监控摄像头,这时有三位老太太直奔他走来。原来,三位老人是专程来反映自己家没暖气的问题。据老人介绍,没暖气的一共有6个单元和一座塔楼,加起来得有20__多户。
第 8 页 共 12 页

高宝来十分了解这个小区,马神庙1号院是老旧小区,管道有些地方比较老旧,在每年检修时都需要对部分老化的管道进行修补疏通或更新。小区里有7000多户居民,家中大多有老人和小孩。

大伙知道这件事其实跟警察没关系,但几百户人家大冬天里冻得厉害,你高警官不能袖手旁观啊。听到老人这么说,老高一皱眉:刚下过雪,老老小小这么多口决不能冻着,这件事交给我吧。经过他多方协调,物业公司加派了人手,工人也抓紧了抢修进度。当天下午5点,供暖管道抢修完毕,居民们供暖恢复正常。
自从老高生病,主管副所长刘国明几乎天天去医院看望。如果说别人干活得拿鞭子抽,那老高干活得拿绳子扽着,他责任心太强。除夕到初二,他天天拎着灭火器巡逻,初三还帮着居民通下水道,没想到初四刘国明说,每次去医院,老高说起的只是工作,他最担心的就是王萍。
王萍50多岁,患有精神疾病,发病时逮着谁都要絮絮叨叨地哭诉,弄得很多居民不堪忍受。老高驻区后,居民要求他把王萍送进医院。
老高到王萍家家访,发现王萍还有一位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已经年近八旬。王萍每天都要伺候母亲洗漱,变着花样给母亲做吃的,把母亲照顾得非常好,即使发病时,她也会定点回家照顾母亲。
几次聊天下来,老高也弄清了王萍患病的原因,原来她年轻时因为感情受挫,受伤严重,以致如今有点痴了。
老高带着居委会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解释,希望大家能多多包容王萍,还保证,如果王萍发病,自己一定赶到,承担起陪聊的责任,不再影响别人。好人缘的老高,得到大多数居民的支持。
不仅如此,老高还把王萍孝敬母亲的事迹汇报给民政部门,最终帮王萍争取到海淀区孝星的荣誉。得到这份荣誉的王萍,得到了极大的心理安慰,犯病的频率都明显少了。
老高一再叮嘱刘国明:社区警务站里有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包括王萍在内的重点帮扶对象,一定要让代管民警多费心。
第 9 页 共 12 页

有着十年同事情谊的老胡,翻开老高的笔记本,不禁泪流满面。上面除了记载着一次次调解工作,一次次警情案件,还夹着不少欠条。这些欠条大多是到304医院看病的患者家属留给老高的。
304医院在老高的辖区内,和众多医院一样,经常有人丢失财物,或者是发生盗窃案件。那都是救命钱! 按理说,丢钱这事不归民警管,但老高管,他调取监控录像,一点点追踪当事人的行动轨迹,帮他们寻找遗失地点。更别说盗窃,老高更是没白天没黑夜地侦破案件。很多年轻民警都讲了类似的故事:一旦锁定嫌疑人,心脏不好的老高一定和年轻民警一起冲上去抓捕,虽然老高体力不好,但他始终喘着粗气紧跟在后面
如果实在找不到丢失的财物,一时间也破不了案,老高就自己掏钱,帮着患者度过燃眉之急。那都是患者的救命钱啊,如果一时不能帮他们找回钱财,只要能力范围之内,我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欠条有几百元的,也有数千元的。老胡捧着这些欠条,揪心的疼。她知道,老高生活不富裕,妻子40多岁就病退在家,老高还要照顾年迈的岳母,供当时还在上学的儿子读书,这么些年来一直没什么积蓄。每次出警,需要在外面吃饭,老高都只点一碗最便宜的面条。就是这么一个贫穷的老高,每年至少要借给别人上万元,而且其中大部分人没有还钱。如今这一病,更让老高的家庭雪上加霜,陷入困境。
老高啊,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傻!当同事们知道老高默默做的这些事情时,甚至生气地觉得老高这辈子图什么? 不能理解,但不得不佩服!他是个不凡的人,我们怎么能用世俗的心去衡量老高!同事们佩服老高活得有理由、活得有信念、活得大气。
【祈祷奇迹出现 您是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可所有的这一切都在20__年春节戛然而止。老高病倒了,肺癌晚期,得知消息的家长、学生、老师、同事、辖区的居民都到医院看望老高,而此时老高已经病得讲话不能正常发音,仅能用沙哑气声简单应声,而且不能多跟他人讲话,因为稍多说几句,就开始大口的咔血。
第 10 页 共 12 页

离学校不远的医院里,记者见到了今年59岁的老高。他的头发已白了大半,但眼睛依然有神。自确诊肺癌后,这是他第二次住院,马上要进行化疗。老高的肺癌已是晚期,肿瘤位置靠近心脏,手术风险大,医生们选择保守治疗。因肿瘤压到了声带,老高只能靠气嘘声说话,这些天也只能靠流食度日。
几位同事到病房探望那次,正好赶上主治医院医生问病,大家都再三的对医生表示感谢,恳请医生救救老高。我跟高警官虽然之前没有说过话,但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因为我的孩子就在实验小学读书,我与他每天必定要见两次面。所以,于公于私我都会全力以赴给他治病的!主治医生对老高的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也让在场的几位同事心一阵发酸,心里的绝望与不忍、感激与心慰同时涌出,本来当着老高强装出的轻松和自然差点没绷住。
消息传出后,不少家长都到派出所打听老高的情况,海淀实验小学五年级一名学生的家长还送来捐款,没留电话,搁下钱就走了。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其他科室的翟医生拎着一箱牛奶推门进了病房,总算找到您了,我们家长都惦记您呐。原来翟医生的孩子也在海淀实验小学上学,是受众家长之托来看望老高。我那会儿老隔着马路看见您给孩子们开车门。说着翟医生竟有些哽咽。
老高还接到了一名学生的短信问候,他都记不起这是哪位学生了,短信里说:高叔叔您好,我是一个已经从海淀实验毕业的学生,是您那几年每天护送我们进学校,您年复一年对我们的帮助成了海淀实验小学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最近听说您病了,我真诚地祝福您早日康复! 虽在住院,老高还是把手机充满电,经常有不清楚情况的群众不断打电话来咨询各种琐事,他总忍着咳嗽给对方解答。儿子有时实在心疼,生气地劝老高,医生让你少说点话! 老高感慨自己有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有一个贤惠的老婆。他说这些年有点对不住他们,从小到大没送过自己的儿子上学,这次病了,却连累儿子不能上班。
老高的妻子已退休,但也患有肝病,老高大年初三被确诊肺癌时,妻子吓坏了,一着急也住进了医院。老高在三层住院,她瞒着老高在一层住院。怕老高怀疑,她用袖子盖住自己手上输液的针眼上楼看望丈夫。
第 11 页 共 12 页

妻子眼中的老高就是个工作狂,常常半夜才回家,夜里接到居民电话穿衣服就出门,有时甚至在片区的岗亭里过夜。确诊前老高就经常咳嗽,怕半夜吵到妻子,他挪到沙发上盖着警服睡觉。直到大年初三发起高烧,他才想着去医院查查。
为了孩子们,我也要挺过去。

等养好了身体,他要回到岗位上去,他还要和孩子们在校门口不见不散。这就是老高,没有太高的荣誉,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但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发自肺腑的说,老高是一个好人,一个好警察。

第 12 页 共 12 页

第六篇: 时代楷模模范事迹感想

毛相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感想600字 时代楷模 ___林的事迹,让人们看到了他勇于尝试,失败了再重新开始,最终带领乡亲们打通脱贫致富路。下面为大家收集了“ ___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感想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 ___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 ___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 ___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干部会上, ___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 ___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 ___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 ___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 ___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xx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 ___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___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 ___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 ___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xx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xx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 ___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 ___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 ___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 ___……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坏消息还是传来了。村民黄会元被巨石砸中,滚落下山,悲痛万分的 ___林一度动摇了修路的决心……此时,黄会元的父亲站出来说,“为了子孙后代,我 ___死得光荣!继续修!”顿时,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擦掉眼泪,继续走向工地……

终于,xx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 ___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xx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 ___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 ___上, ___林坚定地说。


___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 ___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 ___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 ___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 ___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 ___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人生就是博手机版的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 ___经济 ___ 专业合作社 产业 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xx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

___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乘车从巫山县城出发,在群山中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下庄村。20多年前, ___林带领村民开凿的天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路的一侧连着绝壁,一侧临着深渊,颇为壮观。


不高的个头、花白的头发——再次见到 ___林,他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几年前,记者就曾来到下庄村,对 ___林绝壁凿路,带领村民“愚公移山”的事迹进行过深入报道。此次故地重游, ___林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年轻时, ___林最爱哼唱这首祖辈传下来的歌谣。正如歌谣中描述的一样,下庄村坐落于“天坑”之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一道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 ___林坐在海拔1300米的山崖上,望着天坑中的下庄,心里腾起了修公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 ___声却不少,原因很简单——修路要钱,村里拿不出。


___林不甘心“坐井观天”,他偷偷挪用了母亲的700多元养老钱,作为第一笔修路资金。在其带领下,村民们东拼西凑,5天时间共筹集了3960元,再加上 ___林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的1万多元,下庄村民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起了挑战。


这年秋天, ___林和村民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没有任何机械设备,他们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 ___,劈山开石。


xx年,一条2米来宽、全长7.9公里的绝壁天路终于修通了,竣工那天,村民们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



___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 ___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___林,男,汉族,1959年1月出生,重庆巫山人, ___,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的 ___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整整用了7年时间,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在 ___林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下庄村xx年在巫山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1344.56元,贫穷 ___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2020年10月16日, ___林同志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___林以执着坚守求证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为一名群众身边的好干部”。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们要向 ___林同志学习, ___、牢记使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 事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