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4篇
第一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报告人:合川区大石镇利泽小学 蔚远素
合川区大石镇利泽小学申报的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审评,已经批准为合川区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代表课题研究组作开题报告,请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几年来,我校坚持以“改革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课堂教改”为主线,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在区教育委教学研究室的指导下,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从知识的层面上认识课堂教学,还从人文的角度研究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课题研究能有效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改革,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及迫切要求。然而,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式教学”,少数几个“尖子生”占领课堂,多数学生当“看客”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因此,我们申报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提出:
阅读, 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各民族共享的、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最价廉物美的情趣性活动。通过阅读, 人们可以了解各种社会与自然的情况, 可以感知各种复杂的心灵与现象, 可以完成各种类型的交际活动, 也可以品味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与发现, 甚至可以借此打发孤独寂寞的闲暇时光。对个人而言, 阅读既是生活的拐杖, 也是工作的帮手, 还是消遣的良伴; 对社会而言, 阅读既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也是信息沟通的桥梁, 还是知识传承的方式; 对国家而言,阅读既是民族和谐相处的润滑剂, 也是国民素质焕发的清醒剂, 还是国力整体提升的强心剂。可以这样说, 一个不会阅读的人, 他的生命质量是低下的; 一个不爱阅读的民族, 她的发展后劲是欠缺的; 一个不尚阅读的国家, 它的竞争实力是萎靡的。正因为这样, 世界各国人民无不注重发展自己的阅读兴趣, 世界各国政府也无不注重改善国家的阅读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也明确提出: 作为一个世界公民, 最起码的受教育要求是让自己学会听、说、读、写、算等五大本领, 而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要求又是通过接受阅读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体系里, 阅读训练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视与关照。长久以来, 各国都纷纷形成了各自的阅读理念, 并且在阅读教材编写、阅读训练操作、阅读成效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各国的语言不同, 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也不一样, 就使得各国的阅读理念与阅读教学行为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了解他国的阅读理念, 借鉴他国的教学经验, 在比较之中受启发, 在“ 拿来” 之余得好处,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态度与思路。
英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 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和强烈的民族独立性成就了全民“ 从阅读走向高贵” 的阅读理念。千百年来, 勤于读书、看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成了英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英国人看来, 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方法。它可以提供各种有助于生存和发展的信息,逐步引导人们走向理性的世界。它可以将一个个蒙昧少年转变成高雅绅士, 也可以将一个个无知少女调试为温婉淑女。所以, 在英国, 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是高贵的标志, 也是身份的象征, 同时还是自豪的资本。从皇室成员, 到贵族子弟, 再到平民家庭, 均形成了“ 凭阅读赢社交, 以阅读为快乐, 靠阅读增涵养, 借阅读显尊贵” 的阅读文化。这种文化, 在英国古已有之, 难能可贵的是, 时过境迁之后, 今天他们依然完好流传着这种浓郁的“ 古典型” 理念。这样的阅读理念, 可以保证每个阅读者都能认真扎实地投入阅读, 也可以保证每个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明显的长进。
英国的阅读教学也注重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 阅读与反应” 的教学方法是英国阅读教学的典型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求学生在阅读与反应中感受、体验、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人际关系。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思路大体为: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进行比较— — 教师发放各种资料——— 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进行写作训练。在阅读技巧方面, 注意阅读的流畅、准确、趣味性把握, 而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使他们能够为不同的目的选取不同的参考资料进行辅助。英国人最近发现, 将《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式思维引入阅读训练课堂, 有助于提高阅读课的效果。
第二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今天我有一个伟大的目的,那就是,把开习题汇报写出来。有人问了,啥,你你你你不是老早就嚷嚷着写那玩意儿吗?怎么现在还没写完?我沉痛的告诉大家,我这几个星期,虽然煞费苦心痛苦异常,却愣是一个字也没搞出来。于是我决定今天之内,一定要结束这个噩梦的第一期。大家对毕业论文的开习题汇报有兴趣吗?给大家看看。第一部分,是封面,如下所示。某 某 某某大 学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习题汇报 研 究 生 姓名 学 号 导师姓名、职称 系 所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入 学 时 间 毕 业 时 间 论 文 习题 目在封面结束以后,就是最难办的部分。所谓的研究意义,就是问,你研究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木木说,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这是相当深刻的话,触及灵魂,不过当前的文学研究看不上这一套。唉,风花雪月果然很腐朽。一、立论依据(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以下空格,省略之】接下来就是研究方案,根据我的观察,其中的重点在于那个关键问习题。擒贼先擒王,挽弓当挽强,分清主次矛盾,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嗯,果然十分的马克思。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习题【以下空格,省略之】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以下空格,省略之】下面是自吹自擂时间。论文的特色是什么呀?创新之处在哪里?话说现在什么都讲究创新,呸,何来那么多创新,又不是五四新文化,又不是国学复兴,看看清楚,这是应试教育的中国啊,教授都他妈的抄袭(耳闻过两例,见过一例),咱们一小中小学生要是随便能创新,就活见鲁迅了。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以下空格,省略之】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以下空格,省略之】下面是论文大纲,放咱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专业术语,就是所谓outline。据说看你论文怎样,看提纲就知道。所以我如履薄冰了一天,就他妈的整这个东西,我靠。三、论文大纲
第三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呼伦贝尔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专 业 2005级会计学1班
姓 名 张三 学 号 200415001
指导教师 李四
呼伦贝尔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计划书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全国9亿农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仅是为了体现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平等权,也是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所必须。
(二)现实意义
我国城乡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无论从人身保障机制还是从待遇上城乡的二元化结构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消除二元结构,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对于推进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公平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文综述
(一)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两个方面。中国的城市社会养老保障不断得到完善,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对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说,如果以1951年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比城镇滞后50年。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业合作社的形成,以农村社区经济为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应运而生,即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队体制下的“五保户”供养、养老金等社区保障与家庭共同负担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功能,这种养老保障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下,老龄人口日益增加、家庭规模日益缩小,大量弃老、虐老现象日益严重,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1986-1990)1986年民政部及有关各部委召开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正式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会养老,但未获成功。二是试点阶段(199-1992)1991年国务院决定在一批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并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基本方案》。三是制度化阶段(1993-1995)199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各种规章制度与操作方案陆续出台。四是分类推进阶段(1995一至今)1995年10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会议,明确了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的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分类指导规范管理。但根据国发[1999]4号文件进入清理整顿至今。
(二)国外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相对与城市职工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要晚一些,由于自然、历史、经济和社会情景各不相同,各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有些国家和地区大的方面相近,但其具体的做法和管理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国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刚刚起步,一些落后的国家甚至尚未触及,而某些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历史比较长,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本国实际比较完备的制度。比如:德国农民的法定养老金支付、法国的“农业社会互助金”、日本农民的年金制度。
(三)国内研究综述
在国内,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立法问题等等。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中的问题,我们还应逐步地健全和完善这种制度。国内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主要观点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作者:何文炯主要观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就全国而言,应当有进有退:发达地区应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昨天!今天!明天》作者:张德元主要观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能停顿,应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机制改革的若干对策》作者:阳义南主要观点:“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农村社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难点和对策研究》王中南主要观点:“广大农村缺乏基本社会保障,应尽快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上文章都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
(四)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从以上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对于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积极切实的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应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国内,由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们对社会保险的需求和缴费能力也有不同,因而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应制定不同的方案,建立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体系。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以社会保障原理为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对大量资料书籍的阅读以及搜集一些官方数据,主要运用文献法、资料法,总结出自己的观点。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现状,建立同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势在必行,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四部分内容。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有可能理论方面的研究视野比较窄,供查阅的数据不够充分使得研究起来有点困难。
五、预期的结果
形成本科毕业论文一篇。
六、论文提纲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日(7.3742亿)占全国总人口(13.1448亿)的561%,其中农村60岁以上老人有1.4901亿人,在73742亿农村人口中占22%以上,65岁以上老人有l.0419亿,占农村人口的14.1%。“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的愿望,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一直循以传统养老的形式,使得农村多数老人得到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这种传统的养老形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建立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成为了社会的必然。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对于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提纲
1.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现状
2.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1)中国农村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
(2)单靠家庭养老已难以为继
(3)土地养老举步为艰
3.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探索
4.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进程
(3)合理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
(4)建立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养老体系
七、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一)2010年11月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关资料。
(二)2010年12月——2011年3月论文形成提纲,并形成初稿。
(三)2011年4月初稿第一次被指导教师审阅、批正,并修正形成一稿。
(四)2011年4月一稿再次审阅,修改,形成二稿。
(五)2011年5月初二稿再次审阅,修改最终确稿。
(六)2011年5月16日论文打印完稿,上交系内审核。
八、参考文献
[1]王克强.上海市农民从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条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
[2]迟福林.中国改革的下一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
九、导师评语
第四篇: 小学语文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研究生姓名钟素芬导师姓名陈忠暖专业(方向)学科教学.地理年级2008040498现工作单位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
研究生处制表
2009年5月18日填
1
姓名院系论文题目
钟素芬性别女入学时间专业(方向)
2008年4月学科教学.地理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文英文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签名
指导教师姓名陈忠暖
论文工作计划简述(开题报告内容)1、本论文课题国内外概况和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概述
美国《国家地理标准》选择用生活化的地理学(geographyforlife为副标题来刊登,表明制定课程标准的委员们旨在揭示生活化的地理教育的使命和观念,并且强调地理教育是一种终身的教育、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维持个人生活的人类生存的教育。1.2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地理教学并非“为我们完满生活作准备”,依然脱离生活。其具体表现在:授课是知识点的堆砌,知识与生活严重脱离。比如,一开始就集中学习地球知识,自传、公转、时区、地方等等抽象的概念,和谐概念的强调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紧密,学生也不受这些概念的吸引;
再比如,在学习区域地理中,老师过多的强调地名与地理事实的记忆,很少强调其意义的理解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自然的感到了无生趣;地理教学中“生活地理”的内容也十分匮乏,比如,在健康、饮食、出游、娱乐、就医、储蓄、保险、购物、买房、求职、社区生活等方面涉及的地理知识,以及如何将其付诸到生活中去;以前的地理教材往往从概念到概念,尽管重视用规范的科学的语言去阐述地理事物,但十分抽象,丝毫不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中学地理课程应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地理教学需要反映当代地理科学发展的趋势,并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适合学生的己有经验和心理发展现状,地理教学需要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奠基。所以,当代地理教育必须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学习地理、认识地理。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密切的关注社会生活实践以做到真正实现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
2
2、本论文课题的研究的意义:(1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1)学习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是一种内部启动机制,是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有了学习动机,个体就能积极主动的朝一定的学习目标不断努力。个体的价值观、情绪、认知程度及行为结果都会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2)有意义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对学习方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遇到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最终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有意义学习实质上就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地理经验,将这些经验与新地理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有意义学习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3)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是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者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为此,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起点、以情境为核心、以活动为重点。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源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2)本论文课题的实际应用意义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并指出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仅仅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并没有真正想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应付式的学习方式,不但违反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也必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地理成绩的提高。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探究怎“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模式、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
3
3、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1)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1研究的背景1.1问题提出
1.2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理论背景1.3研究的意义
1.3.1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1.3.2教学目标的需要1.4研究的概念界定
1.4.1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定义1.4.2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课堂的特征2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支撑2.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2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
3高中地理非“生活化”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3.1高中地理教师非“生活化”教学的调查分析3.1.1问卷设计3.1.2问题分析
3.2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脱离生活教学的主要表现3.2.1高中地理课堂非“生活化”教学的主要表现3.2.2高中地理教师课堂脱离生活教学的原因3.3高中学生地理学习脱离生活调查分析3.2.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和结果处理3.2.2调查结果分析
4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索4.1“生活化”地理课堂引入的设计4.1.1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引入的作用4.1.2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引入实例4.2“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案例设计5总结与反思
4
(2本研究要突破的难点:
1、关于调查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要科学,信度、效度要高。这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且请教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共同分析和审定。调查的对象要有代表性,并且要得到其他学校老师的真诚帮助,使调查真实有效。
2、关于教学实践。学校一般只重视最终考试成绩,对素质教学的支持度小,个人力量要对抗大环境进行教学模式改变有一定困难。4、论文计划、进度及待解决的问题:⑴本论文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本课题试图利用问卷调查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分析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非生活化”现象,以及地理教师“非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现状,探索进行“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
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2)调查样本的选取。研究采取的问卷调查将选取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作为样本,研究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态度及学习现状。(2)具体进度:
第一阶段:2009.6~2009.9
查阅有关反思性学习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并编写问卷。
第二阶段:2009.9~2010.2
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得到相关结论。第三阶段:2010.3~2010.7
进行教学实践,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第四阶段:2010.8~2010.12
根据前三个阶段所做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对研究进行补充完善。
(3)待解决的问题
问卷的编制与调查、原因分析。
5
5、主要参考文献:
[1]王凤琴·走进生活寻地理运用地理为生活——谈新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教育·2005年第5期。
[2]张芹·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月。[3]万伯美·高中地理创新教育探微·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36期。[4]胡佳·让地理走入生活·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第07期。
[5]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39-42.[6]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7]钟琦.农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6:5.[8]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92.
[9]张爱卿.放射智慧之光一一布鲁纳的认知与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00,98.
开题报告概况(包括单位、地点、出席人数及对论文工作计划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6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年月日
指导组召集人意见:
签名: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报研究生处一份、指导教师一份、研究生本人留一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