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完整版】-ag人生就是博

时间:2022-06-13 17:5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完整版】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5篇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篇1

开国大典

教材解读:《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设计意图:整篇文章比较的长,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本着长文短教的原则,首先让学生谈整体感受,然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总结几个场面,接着抓住重点场面来讲,通过对重点场面的讲解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二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毛泽东于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在北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1921年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2: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学生交流)

小结过渡:是的,毛泽东的伟大就是因为他带领了那一代人于1949.10.1建立了新中国,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开国大典》这课,重温开国盛典,领略伟人风采。

3:解题:典的意思,典的前面加大怎么理解,开国什么意思,连起来解释。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
大典:隆重的典礼。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二)自读感知,理清脉络

师:是的,就是这一天,就在1949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1: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别写了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板书)

小结过渡:经过大家的学习。这样典礼中四个最精彩的场面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但是你要想真正了解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的场面,走进群众当中,真正的去体会。

(三)品读感悟,体验意义

1: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语句,从句子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2:生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词语——分别指导朗读。

•他们清早就到了北京会场,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 “直奔”,体会出群众急切的心情,抓住“一齐”体会出所有人的心情都一样。抓住“充满”体会出人多。)

3: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体会。

师:重温历史,走进历史,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四)研读第七、八段,感受情感

1:通过读书交流体会,理解反复的用法及其作用。——出示句子:对比读,你有什么发现?( )这就是反复的作用,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

师:是呀!这一声庄严地宣告,是用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2:出示一组数字,了解为共和国的成立牺牲的人数。

师:在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呀,新中国的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

3:观看有关的视频,主要是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等视频资料。

师:就在这一段段的资料中,你又有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引读:

(1) 师:4700万人的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声宣告怎么能不庄严?(读:这庄严地宣告……)

(2)师:28年抗战,历经了无数的苦难才有了胜利的曙光。这声宣告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再读:这庄严地宣告……)

(3)师:是呀!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多少人盼望着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听到这声宣告,还有谁不欢跃?(大家起立齐读:这庄严地宣告……)

5:引入第八段。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是呀!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从此我们就是新中国的主人,所以看到新中国的国旗——(齐读: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是呀,这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们的心激动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了……。”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此时此刻你的感受!

展示五星红旗,并且反复朗读这一段。让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一个高潮,播放走进新时代音乐并且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指生朗读,展示,评价。

(五)结束课文

我们的心情和当时的群众一样的激动自豪(板书),我们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更要缅怀一位伟人,记住一个日子,铭记一场典礼。

(六)推荐作业:

1:仿照《开国大典》场面描写的方法,写一写学校的升旗仪式。

2:推荐阅读:《青年毛泽东》《难忘的岁月》

板书设计

群众进场

典礼仪式 激动

阅兵式 自豪

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篇2

《开国大典》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三课:
开国大典

课时建议:2课时

授课时间: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第四节课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第三节课

单元概述:

《开国大典》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承接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学生已经了解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在第二单元的前两课,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为了新中国而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经过艰难曲折的救亡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在本课中,安排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欢庆祖国的生日”两部分内容。第一课时完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欢庆祖国的生日”教学。本单元注重引导学生在调查、访问、参观、搜集资料等活动中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回顾历史

教师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说出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其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已经召开了18次党代会,每一次大会都记录了中华民族走过的不平凡足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

1.(播放背景音乐《今天是你的生日》)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天成立的吗?

学生交流,指生说出1949年10月1日。

2.对,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从那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备受奴役的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庄严的时刻,一起去领略《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二)播放视频,感受盛况

1.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质疑:同学们,看了《开国大典》的片段,你觉得最让你激动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个场面?为什么?

预设:从“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三军大检阅”、“30万群众大游行”三个片段谈谈感受,由于《开国大典》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不光获得了最珍贵的视觉体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人人心潮澎湃,个个激动万分,所以在谈感受时都是情不自禁。

2.同学们说得很好,看得也非常认真。当时的场面很隆重人民也很激动,当我们看到一个老农见到毛主席后把斗笠摘了下来,深深地给毛主席鞠躬,大家都笑了起来,你能说一说当时老百姓的心情为什么这么激动吗?

预设:引导学生联系上一个单元《屈辱与抗争》中的学习,抓住在黑暗的旧社会,清政府逢战必败,败必签约,签约必割地赔款。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等史实作对比,体会人民当家做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以人民无比的激动。

小结:是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解放,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人民无比激动。

【设计意图: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切入口,既体现了与时俱进,又很好地实现了与课文内容的自然衔接。现在的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所知较少,因此再现当时情境,引导学生入景生情显得尤为重要。本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新中国成立时的画面,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就能张开想象的翅膀,从现实生活渐渐地回到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领略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这一设计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在现实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交流资料

(三)探究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过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做的几项工作。

1.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通过了哪些重要的决定呢?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你的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资料,然后,从中选取出有用的资料给大家汇报一下。

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依次出示政协会议相关图片

预设:召开时间:1949年9月2日,地点:北平,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6百余名,作出以下决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选举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10月1日为国庆节,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2.为什么要把五星红旗和《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呢?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预设:指生交流搜集的五星红旗资料,探究国旗的含义;
交流国歌的知识,教育学生居安思危,时刻不忘所受的耻辱,努力振兴中华。

小结:在革命年代《义勇军进行曲》这首雄壮的歌曲鼓舞着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以在第一次政协会上决定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1982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为正式国歌。

3.出示国徽,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我们中国的国徽,它和国旗、国歌一样都是我们中国的象征。请大家仔细看,国徽有哪些图案组成?又各有什么含义?

指生交流搜集的国徽资料

小结:国旗国歌和国徽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我们要热爱国旗和国徽。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国旗、国徽、国歌的常识,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就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既了解了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自主学习,有别于传统的以“授—受”为特点的教学方式。】

(四)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实践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情况,了解了国旗、国徽、国歌等这些祖国标志的资料,愿大家永远记住那庄严的时刻,永远记住我们是新中国的下一代,要为祖国的繁荣、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课后实践作业:把了解到的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介绍给家人和同学,让他们更尊敬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设计意图:就品社课而言,课堂只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小块阵地,更广阔的是学生的社会生活。课后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牢记有关知识,而且带动人们更尊敬我们的国旗、国徽,更热爱我们的祖国。】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配乐渲染,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生日歌》、《国家》)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每到生日的这一天,我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一下。品味美食、好友相聚、载歌载舞的情景令人流连忘返,因此,过生日成为每个人都非常期待的日子。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们每个人,你们还记得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吗?那我们党的生日呢?人民军队的生日呢?

2.学生回答、交流,引导说出“十一国庆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

小结: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人民军队浴血奋战,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终于诞生了。

【设计意图:课标提倡“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生日歌》和《国家》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这两首歌曲渲染氛围,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到祖国生日的主题上来,十分契合新修订的课标精神。】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二)回顾国庆庆典,感受祖国成就

1.每年的国庆节全国各地的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回答、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各地举行的“国庆联欢会”、“军营开放日”、“国庆图片展”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感受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

小结: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着祖国的生日,有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行动为祖国献礼;
有的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你们看这就是海外华侨们在异国他乡为庆祝我们祖国的生日而举行的庆祝活动。(出示课本中的舞龙、舞狮图片)

2.除此以外,每到十年大庆的时候,我们祖国也要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比如在2009年,祖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时,我们就进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式,来展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你们想不想看看?好,请大家看(播放视频录像60年阅兵式)

3.同学们,看到这次阅兵式和开国大典时的阅兵式相比,你有什么感触?

学生回答、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我国在“武器装备、综合国力、兵员素质、人民生活”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形成鲜明的对比,感受祖国的变化。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小结:是啊,六十年来,祖国的发展变化太大了,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中国的实力大大加强,无论是在军事、科技、外交等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的生活,开发儿童喜欢的课程资源。”本环节组织学生收看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视频,形象直观、生动鲜活,近距离感受祖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外延伸,活动展示

(三)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活动课堂

过渡:同学们,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华夏儿女,我们同样对伟大的祖国怀有崇高的敬意。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的特殊日子,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下面让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吧:

活动一:我为祖国过生日

1.算一算今年是建国多少周年。为祝福祖国的生日设计一张生日贺卡。

2.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学生制作贺卡。

3.学生将制作好的卡片粘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交流。

活动二:祝福祖国诗朗诵

1.课前让学生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做好准备。

2.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优秀朗诵者。

活动三:制作一份“庆国庆,看发展”图片展览

1.同学们,大家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现在就让我们把你手中的图片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一份“庆国庆,看发展”图片,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的生日献礼!

2.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学生在歌声中制作小报。

活动四:社会小调查

1.制定一份调查计划,到社区里采访,看看周围的新变化。

2.根据调查内容设计一期黑板报。

小结:同学们,我们祖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就让我们把自己制作的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家长看,让更多的人了解祖国的发展吧!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图书、报纸、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可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搜集的目标和范围,将得到的资料以儿童熟悉的方式进行整理、利用、交流。”

本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了四种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取得成就的认识,把探究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落实了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的培养。】

附资料搜集表:

附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 {

欢庆祖国生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课教学能够遵循《品德社会》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进行设计,教学的多个环节以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2.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学,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教学注重历史资料的引用,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讨论归纳,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不足之处:

1.学生对历史了解甚少,对时事也似懂非懂,有些地方学的不是很明白。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对许多学生来说都遥远陌生,如果教师能把这些内容再讲的形象一点,直白一点,对学生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

2.课外延伸的东西较少,应该适量补充。由于这篇课文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能够将课文内容和课外补充更好地融合整理在一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充实了,教学效果也就更明显了。

教学建议:

1.情感是课堂的润滑剂,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课堂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为国奋发。因此在此课设计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去搜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震撼人心的一些数据、图片,引领学生一起重新回到那段历史中去,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一段光辉曲折的历史。

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开国大典和历年欢庆国庆节的图片、文字资料展览,让全校的同学都来重温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篇3

7.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一篇讲读课文。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通过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以事件发生的过程为顺序,记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且运用了多种描写方式和表现手法,突出人物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内容时间离现在时间较长,不能亲眼感受当时的场面,所以要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在查找时就有所认知。另外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速度。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读体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面,朗读,想象,体会,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学习活动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学习活动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升国旗;
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先讲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接着讲的盛况,最后讲。

学习活动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1.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

学习活动二: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回忆开国大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2.课文中的场面描写较多,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并思考场面描写的作用。(指名说)

预设:表现出了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

3.体会重点语句。

(1)课件出示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工人,以及“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的农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的急切心情,他们是那样的激动与兴奋,他们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

(2)课件出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3)课件出示3: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欢呼。)

(4)课件出示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看到自己国家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课件出示5: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主席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主席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4.在众多的场面描写中,我们学习到了哪些场面描写的方法呢?

(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场面,对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就是场面描写。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学习活动三:总结全文

难忘的1949年10月1日,人们难忘那历历在目、激动人心的场面,更难忘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而献身的英雄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应努力进取,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使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作业布置】

观看相关影片

【教学板书】

7.开国大典

会场情景盛大 典礼盛况隆重

阅兵式威武 群众游行壮观

中国人民无比自豪、激动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篇4

叫河中学“探究—互动—展示—小结—延伸”五环教学学案

课题《开国大典》主备:李富强 审核:
万伏山

学习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抄写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地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领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领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地思想感情。

探究:

自主探究:

一、字词积累。

(一)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重点字词,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方法记住下列字词。

qí zhì sī lìng jiǎn yuè qíng zhe dàn shēng diàn niǔ huǎn màn chéng fáng bù duì

( )( ) ( )( )( )( )( )( )

gāo gāo sòng qǐ xú xú shàng shēng pái shān dǎo hǎ sǒng qú diǎn lǐ

( )( )( )( )立 林伯( )( )

xié shāng huìjí xuān bù

( )( )( )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外宾(bīn bīng) 融合(róng yóng) 直奔(bōn bèn) 肃立(sù shù)率领(suài shuài)

(三)小组合作,理解下列词语,相互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1、理解词语的意思。

(1)、擎:


(2)、典礼:

(3)、缓缓:


(4)、就位:

(5)、肃立:


(6)、瞻仰:

(7)、庄严:


(8)、检阅:

(9)、雄伟:


(10)、飘拂:

(11)、五更天:

(12)开国大典:

(13)、城防部队:

(14)、四面八方:

2、根究意思写词语。

(15)、形容旗帜等随风飘扬。( ) (18)慢慢往上升。

( )

(16)、把高山推开,把大海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 )

(17)怀着敬意的看,一般用于庄严,肃穆的场合。

( )

合作探究:

整体把握:

一、题解;
(板书“开国大典”)先解释加点的字,再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解释这个词语。

开国大典

二、阅读课文,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本文是一篇 ,它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

2、__年 月 日,人物 地点 满怀 (心情)参加了 ,瞻仰 ,聆听(人物) 宣(干什么) ,观看 ,会后举行了 。

三、快速浏览课文,弄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得,理清课文的结构层。

全文开国大典的仪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场面组成。

(一)、文章按照 的顺序记叙,先讲大会开始前 的情况;
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① 、② 、③ 、④ 、⑤ ;
接着讲 , ;
最后讲群众游行, 。

(二)全文中仪式有

第一部分:(第 — 自然段)写 。

第二部分:(第 — 自然段)写 。

第三部分:(第 自然段)写 。

分层研读,互动交流:

一、阅读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一)读课文的第一至三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回答问题。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 )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矗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别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1、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 ,在 隆重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有 ,有 ,估计总数 。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

2、主席台是怎样的?

3、根据课文的第二段话请你你能画出天安门广场的示意图。

4、比较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词去替换,替换后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找出文中“耸起”一词的近义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6、概括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交代了开国大典的 、 及 和 。

第二三段:主要描述了:

(二)阅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进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抹黑起床,步行二三十公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

1、给下列词找出近义词。

汇集( ) 预定( ) 滚动( )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先把 比作 ,然后把 比作

,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汇集的人多,此壮观景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人民 的心情,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重大。这样使句意表达的更加准确。

3、本段中采用了 的写法,主要写群众队伍入场的 。本段的总起句是

4、文中画“ ”的句子中加点的词可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他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此句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5、概括本段话的主要内容。

6、读完此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他写下来?

二、阅读课文的第五至十四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一)默读课文5——10节,按顺序排序。

(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礼炮响起来。

(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 )阅兵式开始。

(二)、把课文的第二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一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层:(第 — 自然段)写典礼的主体仪式:① 、② 、③ 、④ 、⑤ 。

第二层:(第 — 自然段)讲典礼的的又一内容:

第三层:(第 自然段)写:
, , 。

(三)阅读课文的第5—10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1、会场上报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本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并把这句话缩写句子。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朝向、面向)主席台。(比较下面加点的的词和括号里的的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人是( )

4、正是这种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找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

5、阅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解答下列问题。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 。这 ,

这 ,经过无线点的广播, , ,使

一齐欢跃起来。

(1)这段话中表示祖国各地的是的两个词语是:
、 。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3)“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4)、这段描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6、阅读课文的第八段解答下列问题。

(1)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人是( )

(2)根据自己的体会,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表明:

表明:

表明:

(3)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7、阅读课文的第九段解答下列问题。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

(2)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象征着

。28响标志 。

(3)“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8、阅读课文的十段解答下列问题。

(1)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是:

(2)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缩写句子) 。

(3)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们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30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反复运用这些词,突出了 ,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群众 、 的心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 、对 、对 之情。)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材料篇5

《开国大典》课堂教学案例

师:先请同学们看张老师写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隆重。

生: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这两个字,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课文记述了哪些场面?

生:开始举行典礼的时候是群众从大老远赶来了。

师:她是用一句话来概括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群众进场。(板书“群众进场”)

生:开国大典非常盛大,人非常多。

生:我还看见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看到升国旗,奏国歌。

师:这都是典礼仪式的场面,(板书“典礼仪式”)典礼仪式之后呢?

生:阅读式和游行

师:真好,你一口气说出了两个场面。(板书 “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读?你勾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勾画了第五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张老师听到了掌声,就在这部分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谁来读?

生: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生: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生:热烈的气氛。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师: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还有吗?

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我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喜悦。

生:三十万人都很喜爱自己的领袖。

师:换一个词:热爱。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

生:没有。

师:这就叫“不约——

生:而同”。

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师:想读的同学一齐读!(生齐读)

师: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第七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推荐访问: 材料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